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749)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马上就有人反驳:“一百个‘老骡子’也赶不上这联合收割机,‘老骡子’扬场可没这机器收的干净。”

“老骡子”笑呵呵的骂道:“放你娘的罗圈屁,老娘不跟着机器比,可比你这小瘪犊子强,别说年轻的时候,现在比你也不行。”

“高高三”带人用拖拉机把麦秸和麻袋,运到了麦场。麦秸垛上,麦粒摊开晒。回程装上土杂肥,两人站在车斗里,进地就撒,撒完接着运麦秸和麻袋。

两辆拖拉机来回的倒腾,才能跟上联合收割机的速度。

新石庄的人看了一会,赶紧回去了,不一会的工夫,他们的联合收割机也进了地。两台联合收割机,拉开了滩区麦收的序幕。

当天下午两点,得到消息的李专员专程赶了过来,他看着地里轰鸣的机器,感慨的说:“要不是亲眼见,我都不敢相信,世上能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咱们普通的收割机还没推开,国外都用上联合的了,这差距可是太大了,我们要奋起直追。”

两天的时间,韩屯村千亩大麦收割完毕。产量也出来了,亩产过千斤,不过大麦去壳后,只有70%的纯粮。

大麦晒干后,就送到面粉厂脱壳,加工了一千斤的大麦仁,当天晚上食堂的稀饭就是麦仁粥。

扑鼻的麦香诱人之极,煮开花的麦仁洁白圆润,喝到嘴里软糯爽滑,香味浓郁。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也多喝一碗。

大伙端着碗,满脸的怀念,纷纷说道:“二爷,今年入冬,您老人家一定把咱们村的糖坊开起来,好多年没吃过您做的麦芽糖了,想起来就馋的慌。”

“咱们村收了这么多的大麦,想吃麦芽糖还不好说,入冬我就操持,让你们吃个过瘾。”二爷笑呵呵的给大伙打包票。

这两年生活好了,孩子们都吃过酥甜喷香的麦芽糖,听二爷说让吃个过瘾的,都欢呼的高喊:“二爷请吃麦芽糖了,二爷请吃麦芽糖了。”

二爷笑着骂道:“一群小兔崽子,光知道吃。你们谁见过热天有卖麦芽糖的,想吃得等天冷上了冻。”

“哎呀,哪得等到啥时候啊?”孩子们顿时泄了气,掰着手指头算时间。

心急的不光是孩子,滩区的村庄收了大麦,首先打上一袋麦仁,亲朋好友每家送上一二十斤,大麦仁比小麦仁软糯,口感好香味足。

滩区没有亲朋的,也想法买些大麦,脱了壳熬大麦仁粥,守着黄河滩区,人们都知道,大麦仁粥好喝。

再就是新磨的大麦面,烙饼蒸馒头,特别的香甜。大麦面不能擀面条包饺子,大麦面做的面条黏糊糊的,口感特差。

现在市场上小麦便宜,买上百十斤,专门留着做面条和饺子,够吃一个夏天的。

收完就开始种,以前秋种都是贴茬奔,不用犁地直接种。今年有了新机器,连犁加种一次完成。

麦茬地施了一层厚厚的土杂肥,旋耕机后面带着播种机,撒化肥、犁地、整平、打埂、播种、镇压,几道工序一遍成功。

种地比收麦速度还快,一天半的时间,一千亩大豆就种完了。速度快也和韩屯村没分地,地块大作业方便有关。

新石庄的耕地面积比韩屯多,俩生产队五百多人,一千六百亩耕地,连收带种六天也完成了。村里派了一百个壮劳力去纱厂学习,一点没影响麦收。

今年的“三夏”,这俩村的群众过的真爽,十多个人就完成了。而且质量高速度快,每年近一个月的三夏大忙,五六天完工。

韩屯村放了麦假的孩子,一天地没下。在智茹的带领下,放假就往专家组钻,跟在大人的身后学习。

孩子们毕竟年龄小,不是学习这些的时候。为了不打扰专家,悠悠赶紧找智脑,把这个年代有关自动化的科普资料,全部收集在一起。文字加影像,还有一些适合孩子的简单制作材料,一股脑交给了智茹。

有了这些浅显易懂的资料,孩子们像发现了宝藏,一头钻进去,比上学还积极。

几个年级的孩子在一起,开了一个教室,学资料,看录像,动手制作小模具。

地球引力、杠杆原理、光电传导、动能转换,通过形象的科普教育片,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

第584章 再苦不能苦孩子

孩子们确实胆子大,不几天的工夫,投影仪、录像机都玩的倍溜,比小李同志强多了。

小李看到村里的孩子扛着录像机到处录,由衷的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穷不能穷教育,孩子们的教育就得从小抓起。”

悠悠看着他发呆,心想:这货不会也是穿过来的吧,这后世的教育名言张口就来,总不会是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