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776)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友谊商店里的东西,价格还和原来一样,按照统一的国家标价销售,可外汇劵黑市价高达1:1.8,价格高了快两倍,一般人还是不愿花这冤枉钱。

桂金告诉大家,这里面的货物,标价都是外汇劵的价格,用人民币是买不到的。

大家看好了想要的商品,出去到门口换了外汇劵,用外汇劵才能买到手。

悠悠妈给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和笔,让大伙把看好的东西记在本子上,回去算好了,一块兑换外汇劵。

悠悠妈、桂金和刘冉三个,分开跟着大伙,给大家当购物顾问,成了大家的导购。

大伙基本上都在一块,人多了壮胆。六十多人走到哪个柜台,都能围满了。

围的有点紧,可静悄悄的,大伙说话一改在家的高声亮嗓,自觉压低了声音,没一个大声的。乡下人进城,腰包再鼓,心里还是打怵。

大伙没一个敢直接和营业员对话的,想问什么,特意的压低了声音,先和桂金和悠悠妈她们说,让她们帮着问。

还真让韩屯村的老爷们说对了,人靠衣裳马靠鞍,韩屯村的这一帮子老娘们,打扮出来比城里的工作人员都好看。

友谊商店的营业员,见识的人多了,向来是先敬衣冠后敬人。见这伙人虽然口音做派都是乡下人,可衣着昂贵,款式新颖,还是统一的着装,倒也不敢轻视,耐心的给大伙做介绍。

个别的营业员反过来询问,你们的衣服在哪里买的,这种款式的衣服,她们也是头一次见。

别说她们了,悠悠妈她们三个,也是头一次见,刚见面的时候,都被震撼了。她们只知道是悠悠姥姥为乡亲们进京专门进的新款,具体在哪进的,还真不知情。

悠悠告诉她们,这是深南市场上最流行的新品。营业员羡慕的说:“你们村里可真有钱,这种亚麻的衣服,我们商店里就有卖的,一套衣服三百多,还没你们穿的款式好。”

友谊商店里的三百多,人民币可是得五百以上,悠悠姥娘卖的价格,比这里的低了一倍。

悠悠真心的佩服她们,这么短的时间,通过简单的对话,就能看出自己这伙人,是从农村来的。

悠悠告诉她们,自己这些人穿的衣服,衣料不是亚麻的,而是棉麻的。没亚麻的价格高,可手感比亚麻的衣料好。

营业员看悠悠年龄小,性格开朗,试探的问道:“我能摸下你的衣服吗?”

悠悠再次感到,友谊商店对营业员管理严格,尊重顾客的人权。

悠悠答应的挺痛快:“摸吧。”

营业员用手轻轻的摸了下悠悠的上衣袖子,欣喜的说:“手感确实好,我回去就找人,从深南捎一套,可惜今年穿不上了。”

第605章 舍不得

深南到京都,坐火车得五天多,一个来回就得十来天的时间,京都冷的早,捎过来该穿外衣了,只好明年再穿了。

刘冉搂着悠悠姥姥的肩膀,高兴的说:“姑,谢谢您想着我,给我捎过来两套。”

那位营业员羡慕的看着刘冉,和她商量:“咱俩个头差不多,你让给我一套好吗?”

刘冉被她问的一愣,接着反应过来:“真不好意思,两套衣服不假,可款式不同,实在没法让给你。”

营业员失望的说:“没关系,我以为是一样的哪。”

韩屯村的妇女听了她俩的对话,私下里小声的说:“咱这衣服,在京都也是时髦的,还是悠悠姥娘的眼光好。”

韩屯村的男人也偷着说:“以后就得让咱们的女人,穿好衣服,在家没啥,出来就显了。咱们村这些女人,在外国人的商店里,也是拔尖的。你们听见了吧,这里的工作人员,都眼气咱们村的妇女。”

韩屯村的妇女,这几年基本没下过地,大部分在工厂里上班,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吃喝好营养足,比起一般的农村妇女,确实看着年轻。

楼下的商品,大伙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就跟着悠悠妈她们,上了四楼,买家具的就在这层。

卖家具的营业员,总共才两个,价格这么高的家具,买的真不多,平时两个人,就是支应闲逛的,十天半个月的卖不出去一套。

悠悠妈和刘冉,前些天刚在这里买了几套家具,和营业员混熟了,见她俩过来,主动的过来打招呼。

听悠悠妈介绍,这些都是自己村里的人,看自己买的家具好,专门过来来买家具的。俩营业员高兴了,一次来这么多的顾客,这个月的奖金超高了。

俩人热情的给大伙介绍各种家具的优点,跑前跑后,有问必答,态度特别的好。

四楼几百平米的大厅里,被家具隔成许多的小展厅,摆放着这种款式的家具,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