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846)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桂金在京都买的四合院,冬天虽然也有暖气,可热水是不供应的,在家修了个卫生间,想洗澡还得自己烧热水。

韩屯每个卧室都带卫生间,洗完澡出来就是卧室,对韩德才这样的瘫痪病人,非常的方便。

1984年元月8号的夜里九点,援朝往代销点打电话,告诉全家一个好消息。他被提拔为省委常委,兼任阜城市高官。

阜城是沿海城市,也是国家的计划单列市,经济比较繁荣,历来有“小上海”之称。

听到援朝提拔的好消息,全家人都高兴,舅姥爷激动的问他:“援朝,这消息准吗?咋提拔的这么快?”

“准,其实我从京都回来就知道了,地委的班子刚宣布完,回到家就给您们打电话。

我提拔的快,还是沾了年龄的光,这次机构改革,要求各省的领导班子,至少配备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

中央党校临时增加的青年干部学习班,目的就是为了选拔优秀的青年干部。

说到底,我能得到重用,多亏了俺姑的两个公司。在这俩公司的带动下,临水地区的经济,一跃成为全省第二名,比阜城都高。这次派我去阜城,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发展。”

悠悠家的代销点,一般是晚上十点以后才关门。村里的工厂,除了面粉厂,其他的都是夜里十点下班。下夜班的职工,每天都有来代销点买东西的。

晚饭后,舅老爷一家基本上都在代销点里,给悠悠姥姥帮忙。代销点面积扩大了,悠悠姥姥专门收拾出来一间,用来收各种手工制品。

冬梅虽然成了正式的工人,可下班后依然在代销点帮忙。老骡子和韩道伟的母亲,俩人也在代销点,悠悠姥姥把她们的工资涨到了八十元。

每天从上午八点多开始忙,中午饭都得换班吃。一般下午四点后,就没人来卖东西了,才能整理收到的货物。

晚饭前收拾不完,晚饭后接着干,全家人都动手,八点以前基本上就能完工,她俩才回去休息,悠悠舅姥娘也带着智茹回家休息。

舅姥爷每天都等代销点关门了,才一块回去。韩志杰他们几个村干部,没事也来代销点坐会,把一天的事情,大体的回顾一遍,有些事情随便的就商量了。

悠悠姥姥虽然不是村里的干部,悠悠一家的户口,都不在村里。可村里的事情,从来没避过姥姥,好些事情,都让她帮着出主意。

韩援朝打电话的时候,韩道伟他们几个,正好都在这里。几个人听了这消息,都是止不住的高兴。

悠悠舅姥爷放下电话,他们几个就恭喜上了。

“援朝可给咱们韩屯露脸了,没想到,咱村里能出这么大的官。”

“玉林叔,援朝兄弟这么年轻就成了省级领导,今后的前途不可估量啊。”

韩志杰说:“援朝叔去阜城当一把手,那可是咱省最好的城市,听说叫啥‘小上海’。”

“叫‘小上海’也没咱临水好,临水这两年比阜城排名高。”

“上级这是看俺援朝哥有本事,让俺援朝哥去阜城出力去了。”

韩志杰恍然大悟,说道:“怪不得这几天各县都来抢青菜,感情是为这准备的。”

舅姥爷嘱咐他们:“这事你们几个心里明白就行,对外可不能说。”

各公社都来韩屯买速食面和火腿肠,也应该和这次机构改革有关。韩屯的速食面和火腿肠,可是国内唯一的产品,而且是深受人们欢迎的产品,用来送礼特别的合适,。

不是啥贵重的礼物,价格也不算低,借口都是现成的,请领导尝个鲜。

元月10号,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提前召开,公布社改乡机构改革方案。

全省的公社一律改为乡镇,洪城县18个公社分为25个乡镇。

张集公社更名为张集镇,48个村庄分出去16个,就剩下32个村庄,成了城关镇之外唯二的镇,其他23个都是乡。

平城县人口多,25个公社分成了38个乡镇。

临水地区这几年经济发展迅猛,这次领导班子集体升迁,地高官荣升高官。

李专员接任临水地高官,高主任提拔为地委常委,任地委办公室主任。小李任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属于破格提拔,从副科级直接提拔为副处级。

洪城县高官提拔为临水副专员,县委分管经济的王书记接任洪城县高官。

第661章 惊呆了

张集镇的领导班子,可以说是集体升迁。张集公社的杨书记,任洪城县副县长,张书记任张集镇书记。光是正科级就提拔了九名,五名副科级领导全部被提拔为乡镇党高官。

这次的社改乡工作,洪城县不仅多出来七个乡镇,每个乡镇的正科级领导职数也增加了。乡镇书记、乡镇长、人大主任和经济联社社长,一个乡镇四个正科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