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86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不过效果挺好,大伙都高兴的喜形于色。就连韩玉臣他们家的人,也偷着笑,相互安慰:“今年就好了,咱们也该转运了。也许真的像张书记说的,他们能减刑。”

韭菜鸡蛋馅的饺子,过年吃还真鲜,四五岁的孩子也能吃两碗。

每桌盛饺子的都是大盆,吃完了就去伙房添。韭菜馅的饺子好煮,开锅就熟。

煮饺子没用夯,是小老妈妈和老骡子带着几个妇女在忙活,夯做好了四个菜,就被她们推了出来,跟着大伙一块吃饭。

吃过饭稍微歇了一会,大人和孩子把衣服穿好,接着去扫雪,孩子们出门就往草坪上跑,他们继续堆雪人玩。

上午八点多,新石庄的人就顺着公路扫了过来,两个村汇合在一起,打扫韩屯村到大堤的公路,公路上的两旁都是塘子坑,把雪直接撂进塘子坑里就行。

韩屯和新石庄的人刚开始没多久,附近村在韩屯上班的工人就来了。三百多名工人,来了得有二百多名,他们自发的从大堤哪边开始打扫。

这么多了人一起干,一公里的路面,到上午的十点才打扫干净。主要是路面太宽了,五十米的路面,一尺多厚的积雪,工程量真的挺大。

第678章 先进

上午九点多,天空就放晴了,艳阳高照,打扫干净的路面,一会的工夫就被晒干了。

黄河大堤上的积雪,由看护的村庄负责打扫,韩屯村的任务重,负责看护的大堤长达两公里,石庙的村干部,直接让新石庄的人,帮助韩屯打扫。

韩志杰让道存回村拿了几条烟,分散给了参加扫雪的人们。

其实大堤上的积雪,比公路上的还好打扫。黄河大堤堤顶才五米宽,把雪推倒大堤的两旁就可以了。

人多力量大,有了新石庄和工人们的帮忙,上午十一点刚过,大堤上的积雪就打扫干净了。

今天是大年初一,中午是各家自己做饭,韩志杰下了个通知,下午一点集中打扫广场和工厂里的积雪。大伙就都回家了,各家的积雪都还没顾得上打扫。

大年初一按照以往的惯例,是表兄弟走亲戚的时间,可今年下大雪,大堤上没见一家走亲戚的。

没有亲戚就自己一家人,做饭就容易了,回家做一锅热乎乎的过年菜,每人喝上两碗,在这冰天雪地的时节,尤为合适。

村里的妇女,大部分都是这么想的。“大一号”高声嘱咐闺女:“景芝,你俩回家先去你大奶奶家扫雪,中午咱们在一块吃,我先回家做过年菜。”

景芝走在前面,大声的回答:“我知道了,娘您多放点肉丸子,让您四个宝贝疙瘩吃过瘾,不然俺仨奶奶可舍不得吃。”

“大一号”家四个儿子,就第一个随韩道法,其他的三个都随“大一号”,个子大饭量也大,尤其喜欢吃肉。

“大一号”老来得子,倒也不是特别的娇惯孩子,可他们三家的老人都喜欢孩子,每次吃饭,都把肉挑给孩子们吃。

走到村口,韩玉峰招呼大家,去温室大棚领蔬菜。各家的蔬菜都分好了,一家一框,都用麦秸盖着。

悠悠舅姥爷家多了一筐,村里人都没意见。舅姥爷家四个儿子,在外面三个,过年都回来了,家里一下子多了十多口人。

悠悠舅姥爷没想沾这个光,他吩咐韩玉峰:“玉峰兄弟,谢谢你了,让道存先把帐记上,家里的孩子多,不够吃了我还得要。”

大伙都说:“韩支书,您家人多,都不在村里分配,吃点菜说啥不能让您再出钱。”

韩玉林认真的说:“大伙的好意我领了,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咱们村既然订了制度,所有人都得遵守。再说了,咱们村谁家都不缺吃菜的钱,大伙就别争了。”

人们最后也没争过他,韩道存只得把多余的那筐菜过了称,记上帐韩玉林才把菜拿回家。

悠悠家还是和舅姥爷家一块吃饭,不过是在舅姥爷家做饭。回到家里,妇女们做饭,其他的人则开始打扫家里的积雪。

志远带着男孩子,上了楼顶,把楼顶和三楼露台上的积雪,都扫了下来。

后院的积雪堆到竹丛中,前院的积雪堆到花园里,迪迪都不用专门堆,拿着铁锨在雪堆上修理出一个个高大的雪人。

大卫站在雪人旁摆姿势,和雪人比高低,让悠悠给他录了N个特写镜头。

各家的院子虽然大,空地也多,边缘都用大理石砌好了,积雪堆在里面,慢慢的融化,雪水灌地特别的好。

各家的院子,积雪很快就打扫干净了。

过年的食材,都是食堂加工好的,过年饭做起来也快,不到十二点,悠悠舅姥娘就出来喊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