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888)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宝山娘说道:“孩子,外面不好就回家,你也大了,能当家作主了,想翻盖房子过安稳的日子,你娘不靠谱,俺们可以帮你。

翻盖房子加上娶媳妇,五千块钱足够了,让你舅给你出,妗子今天也不是说大话,你宝山兄弟还小,这几年都用不着钱,这些钱给了你,俺也不要了。只要你们能安稳的过日子,比啥都强。”

宝山奶奶听了儿媳的话,还真是意外,对外甥说:“你以后过好过孬,可不能忘了你妗子的恩情。你也不小了,以前的事没忘吧,你娘以前是咋欺负你妗子的,你妗子还能这样对你们,是个大好人啊。”

宝山娘整天被婆婆骂,这突然被夸一回,还真不好意思:“娘,看您老说的,俺可不图让孩子报恩。孩子们从小在咱家长大,都是老实本分的孩子,咱现在过好了,还能看着孩子们受罪。”

他外甥激动的说:“姥娘,我听您的。舅,妗子,我先去外面看看,您们放心吧,要是不行,我就把大妹带回来。

俺俩在外面能挣钱,就留在哪里。行与不行,我都会给您们写信,不让您们惦记。

姥娘,俺娘这辈子就那样了,您可别再惯着她了。家里五口人的地,俺爹自己就能种,他俩在家,咋着也够吃喝的,您们也不用担心。”

宝山奶奶这次倒是痛快:“孩子,你就放心的去吧,你娘和俺这辈子断亲了,我养了她三十多年,她把我活活气死扔下就跑,心里没我这个当娘的啊。”

第694章 报案

老太太说到这里,蹲地上就哭开了,一家人都围着她劝。

由于是晚上,他们家又哭又叫,可没吵没闹,村里人也没人去他家打听,不过每家都挨着住,他们大声小叫的,邻居们也知道了个大概。

正月十四日,“小老妈妈”拆了线,出院刚回到家,兰芝家里又闹了起来。

兰芝娘家四个侄子,被他们的两个舅舅给送了回来,跟着一同过来的,还有他们的大妗子,抱着个三岁的孩子,孩子的头上包着一圈白纱布,上面带着血迹。

他们进村就大喊大叫,村里人在家的人,都过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兰芝的大哥也被从医院里叫了回来。

兰芝正在家里收拾,准备把母亲接到家里,让大哥回家过十五,结果四个侄子都被送了回来。

幸好“小老妈妈”出院回的是自己家,兰芝弄明白了亲娘的想法,就决定以后和婆婆分开过,就她娘这种想法,又是个糊涂人,和亲家住一起,还不够气人的。

“小老妈妈”疼兰芝,怕她受累,想着两家还是在一块住,这次兰芝说啥也没同意。

她也没掖着瞒着,直接把自己娘的想法告诉了婆家,也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可以给她娘养老送终,但哥哥家的事情,从此不在过问。

“小老妈妈”虽然出院了,可身体虚弱,还真得修养一段时间,听说了这个情况,就回了自己家,宝贵的俩个姐姐商量好了,每人五天轮流在娘家照顾。

兰芝的四个孩子,都去了奶奶家,学校还没开学。现在的幼儿园没有具体的规定,假期和学校一样,孩子们只好先在奶奶家。

兰芝的四个孩子,两个闺女都懂事,俩双胞胎正用人,一岁多的孩子,刚学会走路,一眼看不见,不是磕了就是碰了,比不会跑时还难照顾。

一个就够缠人的,俩孩子更麻烦。可宝贵俩姐姐家里都有孩子,不可能长时间留在娘家。

兰芝没办法,只好临时在周楼找了个人。是个五十多岁的孤寡妇女,没儿没女,丈夫去世了二十多年,人们都说她不会生养,也就没再嫁,只身一人过日子。

周嫂为人老实,手脚挺利落,也是个苦命人。都是临近村的人,相互之间知根知底。兰芝家里的情况,周楼村的人都知道,也是出了名的好口碑。

周嫂吃住都在兰芝家,每月三十元钱的工资。现在城里请个保姆,吃住以外每月十元钱,兰芝张口就许三十,主要是觉得她娘瘫痪再床,又脏又累。

今天是周嫂头一天过来,她和兰芝俩人,把一楼的卧室收拾了出来,让老太太住。

一楼书房的套间,给周嫂放了张床,是周嫂的卧室。

本来周嫂说和兰芝娘一块住的,兰芝想到她娘的性格,坚决不同意,就怕老太太突发奇想,不知道想折腾啥。

这边还没收拾好,就被人闹上了门。

宝贵在母亲的家里,听到闹声就出来了。兰芝看见了,直接让他去喊村干部。

她嫂子的兄弟媳妇听见,高声的喊道:“喊村干部俺也不怕,这是共产党的天下,到哪里也得讲理。你们韩屯村过了再好,也不能仗势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