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925)

作者: 恣悠悠 阅读记录

姥姥看着悠悠说:“你这孩子说话就跟刮风似的,迪迪说想坐船,你就想去滨海旅游,这一个暑假还没玩够。”

胜男舅妈却说:“悠悠说的好,这几天咱们坐船去滨海玩,阜城客运港五一节刚下水了一艘滚装船,能装客车。

我们单位六月份去滨海出发,就把轿车带过去了。滨海城市确实漂亮,去了你们就知道了。”

志斌姥爷问女儿:“胜男,去滨海游玩,来回得多长时间?”

“您老让我算下哈,咱们坐下午两点的船,第二天的早上六点就到了,去宾馆办理入住,吃早餐,就可以去游玩了。

在滨海最多玩三天,咱们坐晚上六点的船回来,第二天的上午十二点就到家了。

这样算来,连去带回,最多五天。咱们22号出发,26号就回来了,你们歇一天,27号回家正好。”

朝霞听胜男说完,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去滨海的话,我们就不回来了,从滨海直接坐火车回部队。”

第723章 代买票

“这样也行,咱们办完入住,就让宾馆代买车票和船票,肯定能买到卧票。”

八十年代的宾馆,都有为客人代买车票船票和飞机票的业务,招待所就不行,所以尽管宾馆的住宿价格高,人们也愿意到宾馆入住。

孩子们听说能去滨海游玩,都高兴了。听胜男舅妈说自己去过滨海,都围着她打听滨海都有啥好玩的地方。

志斌姥娘问老伴:“咱们27号回去,不耽误你开会吧。”

“不耽误,我们29号商量事情,30号才开教职工会议。”

“那就好,咱们也坐次大船。天天看着几层楼高的大船,不知道坐上去稳当吗?”

“稳当,比坐火车还稳,也比坐火车舒服,上了船你们就知道了。”

这里只有胜男舅妈一个人做过轮船,她最有发言权。

胜男舅妈说完,就去张罗船票去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沿海客轮,已经基本淘汰了解放后的“民主”号和“工农兵”号,逐步换上新建造的“天”字号和“长”字号,载客量突破千人。

1984年,为了缓解日益繁忙的海运需求,国家进口了一批客货两用的滚装船,实现了人车货同渡。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公路的糟烂运况相比,沿海水运也不轻松,一艘乘员800多人的客轮,卖散席可以塞上去1800多人,连走廊都坐满了人。

但是,大家依然都很高兴!坐船毕竟不用像坐火车那样,一站一天一夜,喝水和上厕所都困难。

乘船就潇洒的多了,就是临上船买到无床位的散席,那也照样潇洒。

上船后拿着船票领到草席、毯子,然后就随便在走廊或者甲板上铺开坐卧,占据自己临时的“窝”。

就是离开行李别处游玩,也不用担心会丢了东西,因为船上的乘警非常敬业,只要是在船上发现丢了东西,乘警就会给查个水落石出的!

八十年代阜城到上海的散席票是6元多,比坐火车便宜一半还多。

乘船出行价格便宜还舒服,因此八十年代客运港特别繁忙,船票“一票难求”。为了能买船票,不少市民通宵排队等票。

阜城被称为“小上海”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阜城到上海有专门的航线,坐船一个晚上就能到了,比坐火车还方便。

阜城物资相对匮乏,而上海则是一个“时尚中心”,阜城人两手空空乘船去上海,回来时总能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不少人从上海带回皮鞋、毛衣等,第二天就能到阜城转手售卖,特别的方便。所以,阜城总能紧跟上海的时尚脚步,被称为“小上海”。

阜城到滨海的船票,虽没有到上海的那么紧张,可也是人满为患,主要是阜城人到东北地区,大部分是先坐船去滨海,再转坐火车。费用比从阜城直接坐火车,能节省好多。

再说了,从滨海转道,也比直接坐火车节省时间。

22日中午12点,全家人提前吃了午饭,高兴的向客运港进发。震宇产业园和阜城客运港虽然相邻,可胜男舅妈说得提前排队进港。

一进码头就看见一艘白色的“巨无霸”停在岸边,胜男舅妈用手指着它说:“这就是我们要乘的的船。”孩子们十分兴奋,迫不及待的想上船看一看呢!

胜男舅妈带着昊昊和志远先去放车,其他人排队等着检票,看到其他乘客用背包占队,悠悠和孩子们有样学样,把自己的背包放下占队,趁机到港口拍照留念。

侯船厅里有关于所有客船的简介,悠悠仔细观看了自己乘坐的轮船。海龙号轮船长143.43米,型宽16.8米,型深17.2米,满载吃水6.52米;总吨4929吨,载客量758人,载货定额980吨,载重量2848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