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福星高照(138)

“我听大江哥说现在队里也不太管养鸡养鸭的事情,这件事情咱们先盘算一下,在哪里养,怎么管,然后再在池塘洒点鱼苗,到了年底还能卖鱼呢。”

“陈大江真说了,真能自己养鸡了?”

“可不是,队里都搞副业养猪养羊了,各家各户自己养鸡也没人管,但是养多了也没有东西可以吃啊。”

“咋没有东西吃,玉米可以给鸡吃啊,还可以割猪草……”

“大家都想割猪草,哪有那么多猪草可以割啊。”

“玉米给鸡吃吧,我去收点玉米,捡鸡蛋卖也划算的,鸡不能生了就卖掉,老母鸡也不是没有人要。”

“那你说鱼塘撒鱼苗?”

“撒点鱼苗,反正鱼塘里面没人看没人管,我估摸着这么大个鱼塘撒个百八十条鱼苗没人知道吧,就这样干,明天你跟大哥二哥家里商量商量,到年底咱们还能卖鱼,鱼好养的很。”

陈小军一琢磨,现在粮食产量也高了,玉米这样的粗粮也不必当主食,养十只鸡,割猪草或者家里吃不完的烂菜叶子,搭配着米糠或者玉米粒吃,也不需要耗费什么,但是十只鸡一年少说要捡两千个鸡蛋呢,两千只鸡蛋卖出去就是一百四十块钱呢。

这买卖好像也划算。

既然盘算好了,第二天陈小军就去找陈大哥陈二哥商量买鱼苗的事,三兄弟出钱先买一百条鱼苗养着,三家一起维护着,到年底分鱼也好,卖掉了鱼平分也好,都是不错的收入。

这事儿都不用跟老太太商量,反正她不出钱跟着老大家里过日子,到时候卖掉了钱,分给老太太一些就是了。

不过对于能想出来这个点子的三儿媳妇,老太太是一百个很满意的:“小军,还是你媳妇儿能干,这个点子一般人还真是想不出来,我看你们三兄弟这脑子加起来也没有肖敏一个人好,这事儿就这样办,咱们养点鱼,我还种了点藕,到秋天冬天还能收藕,到冬天没菜吃的时候还是一道好菜。”

陈小军听了无不同意:“娘,我还要养点鱼,这事儿跟大哥二哥也商量了一下,他们都同意。”

陈老头不对家里的事情做评价,倒是陈老太觉得这个方案可行而且挺好:“对,可以养点鱼,反正队里也不会到塘子里面摸到底养了多少鱼,到年底咱们拖到县城去卖了,也是一笔收入。”

陈大哥也是连连叫好:“养鱼这个点子好得很,虽然说咱们家离河住的近,但是要说吃上鱼的日子也不多,像去年那种狗屎运,也不是年年都有的,还是养点鱼好,到了年底咱们自己有的吃,还能卖钱,一举两得。”

陈大嫂掐指一段,也觉得这笔买卖划算:“我也举双手赞成,咱们家就肖敏脑子活泛,但凡是她做的事情,就没有做不好的,我算了一笔账啊……”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肖敏走的最近的就是陈大嫂,平常肖敏没空带孩子不是陈大嫂带着就是春妮给带着,这陈大嫂跟肖敏在一起久了,算盘也是打得很好呢,一算起账来,连陈大哥都只能叫一声服气。

陈大嫂算完帐当然是说养鱼的各种好处了,除此之外,她已经抓来了十来只小鸡养着,这小鸡以后能下蛋,蛋可以换钱,都是进项。

不得不说陈家的人的运气就是好。

陈老太原本想着池塘种点藕是给三个家庭加点菜,谁知道这年秋天闹了一个季节的旱,一滴雨都没有下下来,到秋冬交接之际,乡下人都没有菜吃,城里人就更饥荒了,连陈小凤所在的医院食堂,都大量减少蔬菜的供应,很多人嘴里都起了火泡。

而陈家荷塘里面的藕却是一场大丰收,收了足足八百多斤藕,肖敏每周去城里开会的时候就顺便拖几十斤,也不用找别人,光人口很多的李桂华家里和邻居就轻松把这八百斤藕给消耗掉了。

得出来的红利自然四家平分,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这藕埋在塘子里面只要不挖出来,从秋天吃到冬天都不会坏,陈家这一冬天都有新鲜的藕可以吃。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陈小军跟肖敏聊着聊着将来,就看见对面怯生生的走过来一个小姑娘。

姜美欣看着年轻了很多岁的养父养母,现在的陈小军也不是当年那个叱咤商场的中年人,他年轻而富有活力,跟这个村子里所有的男人都不一样。

而肖敏也不是将来那个能够撼动半个H省商场的女强人,她眉眼中一颦一笑都带着年轻女人的风韵,跟几十年以后那个冷酷无情的女人完全不一样。

能重活一回,姜美欣觉得自己能做很多事,至少能在他们面前重新表现自己,她一定不会活成上辈子那个不讲道理又歇斯底里的女人的模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