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要亡(137)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皇后特许,皇上也不说什么。压制的大理石板很快就流行起来。毕竟不是人人都开采的起大块的大理石的,这样烧制的大理石板,外形与山中开采的石板并无不同。何况可以随心所欲订制所需的形状、样式。

有的人家定制了好看的六角形石板;有的人家在花园里建了一座观云亭,采用了大理石板雕刻成镂空的窗棂,格外精巧;最让人轰动的还是祁家小姐,居然订制了粉色大理石板,修建了一座三层的绣楼,每一块石板上,都用金汁浇出祁家小姐所做的诗词。

这可谓风雅,一下子在京城流传开来。皇家建筑队忙得脚不沾地,就在那些前来投靠的民众中筛选出心灵手巧和气力大的做学徒,倒也人手齐备。

朱烟寒很是高兴,横竖赚了一大笔钱。

有了这些钱,便可让钢厂做下一步的事了:大批量研发枪支弹药和农具。

朱烟寒将钢厂再次分化,分成一个民用厂和一个军用厂,钢厂原来的工人中脑子好使经验丰富的便派去做军工厂,其余的人去了民用厂。

民用厂的生产任务很明确:改良农具。

这还是宋应星提醒的。他上传奏章给朱烟寒,大意是听闻皇上开建的钢厂可以大规模冶炼金属,那何不造福于民,大范围生产一些农具。

朱烟寒这才想起来此事,于是他派出农业部的官员前去直隶、京郊等京城附近的农庄里调研。说来惭愧,现在他可以调动的人员只有自己成立的农业部。

虽然要朱烟寒自己出钱供养他们,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听指挥、效率高。没多久他们便带回来了调研结果。

朱烟寒特意给他们下了任务:共多少户农家?每户农家用木制农具的有多少户?、用铁制的多少家?用铁制农具的又是为何?用木制的为何?每村有几个铁匠?如此这般事无巨细。

说来他们的适应能力也极为强大,从传统的官僚制度到这种新式的组织形式,从惯常的歌功颂德辞藻华丽的文章到如今实事求是的算数,他们很快便适用了,还快速便捷的呈现上了统计结果。

朱烟寒:果然不能小瞧古人。

调研结果跟朱烟寒猜的差不多:大多用木头所制,越靠近京城的农户用铁越多。这个原因倒是显而易见,京城富庶,此时的铁矿石开采和冶炼都不容易,因而铁器的使用率不是很高,京城附近基本一个村庄有个铁匠,但京城以外多是几个村庄才能有一个铁匠。

农用的厂就制造这些铁制农具。

但朱烟寒不想白给:凭什么呢?我花钱给你们造铁,你们生产出来的粮食却老老实实进贡给不被我控制的财政?

朱烟寒本来想借口皇后生辰,他要赏赐皇后几个封地。然后将这几个封地的赋税都收归皇后不就成了吗?

朱烟寒一拍脑袋:皇后的不就是我的吗?我真是机智!

但是真的招了几个臣子试探着问了几下就他就死心了,这种给皇后加封封地的方法本朝真的没有先例,刚提出了苗头便被臣子们堵回来了。

唉,政令不出紫禁城啊。朱烟寒对着上苍长叹:狗作者!主角光环为何时灵时不灵?

自然是无解,朱烟寒便召集了穿越协会众人商议,总算想出了个主意:德政。

皇上要推行德政是挺常见的一种治国手段,比如哪位皇帝的生辰、或者太后做寿、或是新皇登基,这时候皇家为了普天同庆,皇帝都会站出来推行施恩:或大赦天下、或减免赋税。让天下人也感受下皇恩浩荡。

于是朱烟寒便将京郊、直隶三年的赋税免除了。

消息出去,全民欢欣鼓舞。

朱烟寒:……接下来我还要收税的。你们这样我很难下台啊。

他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让钢厂生产出来钢锹、钢锄、钢叉等农具,于是农具厂里,一件件轧片、制锹、镐锄、犁铧生产出来。

朱烟寒又命令农业部的人去免税的地方推广农具,却不是无偿,这农具用租的方式提供给农户,租赁期间五年,每年农户要用秋天收成的两成去当租金交给农业部的官员,等到第五年,便可直接拿走农具。

这种新颖的模式一推出就受到农户们的欢迎,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铁具可比木头农具要好用的多,同样的一个劳力,有了铁器便可多耕一亩的地,何况这三年都没有赋税,正好买这农具。

一开始还有人持观望态度,等到夏收之后有铁犁铁锄的人家明显比没用的人家多收了好几斗粮,顿时其余人都坐不住了。好在如今农业部的官员指点他们可以一年两种,因而秋播的时候家家都用上了这钢铁之物。

冬季收获的时候,家家获得了大丰收。百姓们都对皇上感激不尽:以往他们离皇上远,如今又是有玉米土豆可种、又是有铁农具、再加上免税,可以说他们处处受到皇上的恩泽,心里对皇上就越发的感恩戴德。

上一篇:正常剧本系统 下一篇:皇叔颜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