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太监她权倾朝野(49)

作者: 安二十四 阅读记录

——或许还有其他,无论怎么说,这些都不像是一个对知识殷切的学子、一个读书人。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他想告老还乡的原因当然并非是老了,教不了书了。而是他的这些学生实在不像读书人,还不如回到家乡,带带那些聪慧的幼童,岂非更好?

他的目光在学生当中一个一个扫视,这里面只有几个人算作半个读书人。他的目光停留在小安子天真的脸上,心里暗道:这算大半个。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茂太傅照旧讲起了经义,出自于《孟子》的《梁惠王》篇,他取了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开头组成了起始语。这两句话组合起来配合起他的哂笑,极具政治讽刺的意味。

因为当梁惠王说完“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等一大句话后,孟子反问的是那个著名“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战场上逃跑了五十步的人,却在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这样可以吗?

“不违农时,不竭泽而渔,不焚薮而田,王道之始也。”茂太傅又吟道,他忽然想起来当年有个小太监很认真的讲:王道,仁道也。

他露出笑脸,转过头去找那个讲王道的小太监,这个小太监长得越发挺拔英俊了,可是却又有种说不出的阴柔美来,说是温文如玉却又少了点意味。她也正好看了过来,与茂太傅对视。

茂太傅讲到这里已经将这篇梁惠王经义讲了三分之一了,他停了下来,问三皇子智沐:

“三皇子殿下可还跟得上?要不要先讲些‘小学’适应下?”茂太傅捋着自己的小山羊胡子说道,他的胡子过了五年,可还是不长。

“不用。”智沐昂着头回道,顿了顿又说:“此篇经义我之前读过,尚能理解。”

茂太傅欣慰的点点头:“可曾学过《尔雅》?”

智沐回道:“自学了一点皮毛。”

《尔雅》是儒生研究经学、古词古义的经典,它囊括字义词义、生活用物、天文地理、动物植物,除了是一部词典之外还是一部博物之书。也是学习经义、音韵、训诂、文字学等的启蒙之作。

茂太傅心中暗自认可,要是一个这般大的毛头小子就敢说读通个七八成,就真的贻笑大方了。

“有什么不懂,可以多问问。”他和善的说。智沐抿了抿嘴唇,没有回话,他终究有点孤僻,不懂与人相处,礼仪也不是很到位。茂太傅像是早就知道,并没有深究。

“五年前这课堂有人讲王道,五年后不知道是不是还有那个胆量再讲一遭!”他话说得很有张力,可是看向小安子的眼神却是极为鼓励的。

小安子知道这个人说得是她,也怡然不惧的站起来,朗声道:

“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又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此可见仁政之威,王道之强,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使万民归崇,他国来战,必举国众志成城反之,焉有不胜之理?王道,仁道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小安子一开始引用的是孟子对于仁政的具体措施,是说如果一个国君施行仁政,那么天下所有士人、所有农民都会想到这个国君的国土下任职、耕作,所有的商贾都会来这里做买卖,旅客们都想去这个国君的国土,痛恨其他国家的国君的人也会来这里向这个国君倾述。做到这种程度的话,还有谁能阻止这个国君大一统呢?

后面则添加了她自己对于仁政、王道的解释,中间那句“王道,仁道也”其实也是她当初说“王道”的开头,也算是对于太傅的一个回应。这件事有着小小的机锋,茂太傅忍俊不禁的露出了笑脸。

第二十五章 惊

智沐自来这间屋子就觉得不自在,他听见许多细细碎碎的声音,这些声音有别于鸟儿、花儿等自然的声音,它们是人窃窃私语的声音。这声音很是讨厌,尤其是这些人话语中的“三皇子”、“智沐”、“目盲”等字眼一直往他的耳朵里钻,他讨厌这些称呼,他能感觉这里面带着的恶意。

他与皇兄皇弟打招呼,虽然表面上是淡淡然的,可是心里却有些激动。

他们可能不记得了,可是他还记得十分清楚,小时候还未蒙学前他们一起在御花园瞎玩儿,虽然他目盲,玩蒙眼抓人的也总是做抓人的那个,可这些时光终究是他难忘的童年时光。等到他们再大一些,他母妃也死了,就没有一起玩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