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逐凤江山令(84)

作者: 临安九家 阅读记录

阿箬在山洞读书时,曾专门研习过大兴目前的兵力战备,确实,除了凉州卓氏之外,其余各地的驻军,从府兵到募兵,兵士实力不弱,然则那些将领却不乏靠着祖辈恩荫而承袭高职的绣花枕头。这条计策,提得倒真的是针砭时弊,妥帖及时。

只听,上首的杨玄远评点道:“此策,看似细小,却有极强地针对性,若真的在军中加以实施,想必定能催促各将领勤加备战,不落兵士之后。况老夫前日里听闻,陛下已将巡查各地驻军的权责交与了殿下,看来,谢公子的消息果然是十分灵通。”

司马笠抿嘴而笑,道:“这条计策,甚合本王心意,望谢公子回去之后,将具体的策略写得更为详细一些,然后交与我,不知可否?”

太子此举,说明他对这条计策的认同度相当之高,在场的学子们不自觉地都像谢与安投去欣羡的目光,并且纷纷猜测,这第二试的头名定是非他莫属。

阿箬心头也很佩服,一个能将策略与时事联系得如此之好的人物,自己即便败于他,也是绝无二话的。

谢与安起身行礼,神色倒是淡定自若、平静得很。

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家也更期待太子手中那份书简究竟是谁的,上面又会写些什么。

司马笠捧起书简,用那种惯常的冷淡腔调说:“本王手中的这份书简,倒是有些奇怪。”

在坐者尽皆哑然,然而阿箬心中却忽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只听司马笠继续道:“这份书简,属于姚关元青,上书:逢秋叶落金黄,太子宜于宫室之中洒扫落叶。”

闻言,在坐诸学子,尽皆憋不住了,他们哄堂大笑,仪态尽失,阿箬听见空气中传来的声音,不觉脸面有些挂不住。

她轻轻抬起头,迎上了司马笠那戏谑的目光,那目光仿佛在挖苦着她的自作主张,阿箬一晃眼,也瞧见了容隐之,他还是那般淡静平和,然而神色之中,却有说不出的意味。

阿箬叹了口气,正欲垂下头去,却又听见上首那人道:“诸位,元公子言辞虽有让人费解之处,但或许他亦另有高见,我等不妨听一听他究竟为何会提出这般匪夷所思的计策。”

既是太子招呼,全场之人瞬时便安静了下来。

阿箬站起身来,向着太子等人一作揖,而后淡淡道:“今日诸位闻元青言而嬉笑不止者,不知又有几人于秋日扫过落叶,于冬日扫过大雪呢?”

听此一问,全场无人反应,唯有上首坐着的杨玄远,正捋了捋胡须,眉眼之间隐隐有些笑意。

第120章 欣然接受

“元青今日来得有些早,彼时书院清幽,帝都街巷也还是一片将醒未醒。我百无聊赖之间,恰见一位白发髭须的老先生,正于庭前洒扫,那时天寒地冻,老先生衣着单薄,我便上前去,与他一同清理积雪,那时我的手脚冻得冰冷,只能勉力支撑,而老先生却无半分懈怠,直到将积雪扫完。”

“彼时,我于庭前见银杏一株,便想,或许等到秋日树叶金黄之际,这位老先生也曾有过同样的举动。我在今日之前,从未来过璟山书院,直到比赛开始时,我才知晓,原来,我所遇见的那位老先生正是书院的院正,定国公杨玄远大人。”

阿箬所讲的,正是今日她在到达书院时所发生的一切,方才她写一言策之际,不知为何,脑海中就是无法拂去杨老扫雪的身影,故而,才在此基础之上,写了这些匪夷所思的答案。

“元青尝闻,大兴皇朝以孝治天下,在坐书生上百,皆是饱读诗书的有识之士,可是为何却偏偏要由一位年过古稀的院正来扫雪?或许,院正大人只是想强健筋骨,但是我始终相信此举的背后,有一层深刻的含义。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又尝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院正大人身体力行,或许是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有书院之中某一学子,亲自接过他手中的工具,将这份深意传达开去。不识以孝立身者,读尽诗书也枉然!”

她吞了口唾沫,最后总结道:“所以,身为大兴皇朝学子和青年的典范,太子殿下若能主动洒扫庭前落叶,定可不费吹灰之力,感动天下之人,教化孝悌之义,驱使百姓和乐,民心向善。”

话音一落,全场陷入了一阵寂静之中,大家都在垂首静思,考量着她这话的深意。

是杨玄远的笑声打破了这凝滞的氛围,“没想到,老夫扫雪乃是随性而为,不料,竟能引起你如此之多的遐思,幸甚,幸甚!”

阿箬又作一揖,实在对自己方才那满口胡诌感到侥幸。

而就在她打算坐下之际,上首的司马笠,竟大笑两声,而后起身,边说边向她走来,“元公子这番话,真是叫本王耳目一新!”

上一篇:娇弱王妃修炼手札 下一篇:致陆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