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长嫂奋斗记(664)

孟晨浩一边看,一边对福叔和孙父他们这些家长说:“你们这样,让这么小的孩子出来和大人干活,是不行的。他们这个年纪应该好好念书。”

“没有书念。”孙父道,“管老师生了病后没有办法教孩子们了。老支书找不到老师下乡。说是合并到其它学校去,可是那学校离我们村太远了。”

第926章 【927】辍学的孩子3

“可他们不读书的话,你想让他们这样继续混日子?”孟晨浩问。

孙父拍下掌心:“我们祖祖辈辈都这样过来的,团长。”

孟晨浩和宁云夕肯定都不赞成孙父这个话。

孙父说:“农民的孩子想读书,哪能那么容易?说是鼓励孩子读书,可现在是没钱留不住老师在农村里。”

基础教育是不可以被贫富差距所抹杀掉的,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这是保证这个社会公平最基础的底线之一。然而实际情况是,确实没有钱没有环境想留住老师,基本是天方夜谭。

宁云夕拉着激动的孙父坐下来,面对面交心谈着:“你们那村的地,说是种粮食种不好,有问过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意见吗?”

孙父愣了愣。孩子们更是交头接耳:“农业部技术人员,是什么?”

福叔迟疑着:“这个,怎么问?”

“每个土地,每个土壤,有它各自的特性。它不适合种粮食,有可能是你们种粮食方法不对,或是它的特性确实不适合种粮食,但肯定有它适合种植的东西。比如经济类作物。这些需要技术人员去做勘定,而不是随随便便说这块土地不行了,孙叔你说是不是?毕竟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土地你们肯定比谁更舍不得。”

孙父的鼻头哽咽了起来:“没想到宁老师你从城里来的,能理解我们对土地的那份感情。”

“当然理解,我也是要靠吃粮食活下去的。土地养活的是所有人,所以农民为此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现在,农村发展势头很不错,不要轻易言弃。”宁云夕道,“如果是不知道怎么找技术人员,我这里有学生是上了农业大学的,我去问问他们有没有人可以到你们那边去实地看看。”

听见宁云夕这样说,孙父和福叔一面惊喜,另一面又是很犹豫。

宁云夕看出来了原因,直接指出:“孙叔,你们现在做的生意我个人并不支持。你们做的是类似二道贩子干的活儿。国家政策一旦严厉起来,是要被抓去坐牢的。”

孙父和福叔齐齐脸色一白。这个顾虑他们心里不是没有。

“如果想留在城里呢?”福叔问。

来到首都,一看果然和老家不太一样,谁不想心思思地留在这里。

“即便留在这里,孩子没有书读。”孙父说。

“回去会有书读吗?没有老师下来会有书读吗?”福叔驳斥道。

宁云夕只得耐心给他们再解释现阶段的教育政策:“在这边不仅没有书读,而且没有学籍。到时候,孩子升学考试都得回你们老家去,其实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学习。因为每个地方,升学考试标准是不太一样的,教材到现在各地有各地的选择。所以肯定要孩子们回去原地方读书最好。要老师?只要你们村经济发展起来了,怎么会没有老师愿意去?”

虽然宁云夕不喜欢说拿钱来衡量教育资源,可是老师是人同样是需要温饱的,肯定是需要最基本的条件能让老师在那个地方舒心教课。

第927章 【928】辍学的孩子4

不让老师担心自己柴米油盐,老师自然会一心一意扑在教育上面。

听完宁云夕的话,孙父和福叔均点着头。

当然,要他们现在马上走不切实际,他们手头一些货品要卖完了结账了才能走,估计要耗费上一些时间。可能回去的时候刚好能赶上孩子放暑假和开学。

宁云夕一琢磨,有那样两三个月时间,说不定能这里部分可以参加升学考试念中学的孩子尝试回去时赶上考试。不管怎么说,如果真能在这里找到老师给孩子们上个课的话。

于是很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余艾喜她们要办的民办教育。

不说刚来这里的郑家洼的孩子们,这个老胡同里住着很多各地来首都来赚钱的人,带着自己家的那些孩子一样没有书读的。

宁云夕把这个打算和孙父和福叔说了下:“看看能不能让这些孩子在这个期间找到老师给他们补习一下。”

孙父和福叔当然大声应好。

离开这里的时候,外面的雨基本停了。孙二虎等一帮孩子依依不舍站在门口目送宁云夕他们离开。

此情此景,让宁云夕再次想起自己那时候离开郑家洼时。

回家的路上,连磊磊都感觉到了爸爸妈妈的低气压,小手抹抹发困的小眼睛要妈妈抱。宁云夕把儿子抱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