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我要当豪门(262)

作者: 仙酱 阅读记录

第12章 回金陵

金陵风物馆在宋、陈两家的喧嚣中正式揭开面纱,没有舞龙舞狮,也没有放鞭炮,安安静静地在人来人往的闹市边上开业了。

除了展示金陵的风土人情外,还出售一些从金陵运过来的手工艺品,每个物件前都立着一块制作精美的厚纸牌,上面有简单的图案和描述,特别的可爱。

两河轩开这个门市并不是为了挣钱,纯粹是推广江南物产,而小酒馆把这里租给两河轩只是签了租契,象征性地一年收一百两租金,可以说投入也不高。

“夫人您真有眼光,这扇子的扇面确实是苏绣。”事先调教好的小丫头带着两名贵妇在馆内参观。

“我家绣娘也是苏州来的,怎么没这手艺。”其中一名夫人拿着折扇爱不释手。

小丫头解释道:“这是苏州陆家绣娘的手艺。”

“陆家?若是他们家,那自然是比不了的……”两人似乎是姐妹,对这些精致的小物件很感兴趣的样子。

“你们这扇子卖不卖?”

“您手上这把是不卖的,倒是有其他的二位要看看么?”

于是三人有说有笑地朝二楼走去。

得,程馥从金陵带来的风物一天时间就卖掉了大半,这还是每人只许买一件的情况下。她纳闷京里的人这么缺消费场景的吗?但凡是个装潢好点的,摆台精致一点的,东西质量有保障的,不管实用不实用都很快脱销。还是说只有她名下的产业有这种现象。

突然一道凄厉的哭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只见人高马大的男子对着一套皮具跪地痛哭,不停地磕头,而他身边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吓得手足无措,站在旁边揉着小手,瘪着嘴问爹爹怎么了。

“父亲母亲,儿子不孝啊,儿子错了……”他哭得很伤心,在场的游客都不禁动容。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夫人走过去把他扶了起来,“哎哟年轻人你可不能在这儿大声。”人家刚开业你就这样,晦气。

那男子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忙向旁边一脸关切的陆青道歉,他知道对方是这里的管事。

“实……实不相瞒,我是金陵人,这画上的一家三口就是……”他说着说着又忍不住哭了。

老夫人讶异,“这是你父母和你么?”

他哭着点头。

程馥随即望向那张画,她记得是水门街一位大婶要求画工这么画的。说儿子上京多年一直没有音讯,自己和丈夫腿脚都不好也没法去寻他,做这些皮具一是挣点家用,二是没准儿子能看到。

两老在画中传达的意思是希望儿子好好活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给他们写信,有空了就回金陵看看。

当时丁懿轩唏嘘地诉说二老的经历,程馥只觉得他们可怜,却不认为能实现梦想。毕竟京城实在太大了,人也太多了,而且这么多年没音讯,谁知道是不是已经不在京城,或者人已去世。

现在想想,是自己太悲观了。

画上是一家三口还年轻的时候,孩子握着一串糖葫芦张嘴大笑,身后的男女一边做活一边看着孩子,脸上尽是满足的笑容。而图画的下方有几行小字,写了一家三口的名字和地址,还有大叔大婶对皮制品的理解。

这个刚才亏哭啼啼的男子,之所以杳无音信这么多年,并不是因为不想回去,而是没脸回。

九年前他带着父母所有的积蓄来到京城读书,但京城的富贵很快让他迷失了,钱不但很快花光,还染上了恶习,最后书院也容不下他,最终不得不弃学谋生。如今在码头上做文书,娶了妻也生了女儿。只是日子并没有改善,至今仍租着房,妻子生了孩子后身体不好,也没法做活挣贴补,一家三口都靠他做文书的那点微薄收入过日子。

昨天他到菜市买肉,经过昔日热闹非凡的“有间酒馆”,意外发现已经变成了“金陵风物馆”,门口立了块小酒馆搬迁的告示牌。

他望着新招牌久久没挪步,然后今天趁有半日休息,便抱着女儿过来转转。没想到会在这里面看到父母亲手做的皮具,还有父母对他的思念。

“你爹娘身体都不好,尤其是你爹旧病缠身,行动不便,你再不回去见见他们,可能这辈子都见不着了。”闻香义愤填膺地冲他大声道。她跟水门街的街坊特别熟,几乎每家都认识,这人的父母什么情况她最清楚不过。

旁边有人听到这话,忙劝道:“回去看看吧,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那老夫人也很动容,拭了拭眼角,“你带着孩子随我出来。”说着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往外走去。那男子不明所以,把女儿抱起来也跟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