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我要当豪门(325)

作者: 仙酱 阅读记录

“四天后的第二场现在可以给你留。”

颜桧指着她,“你……”

“哇啊啊啊啊啊啊那你自己管吧我不管了我不管了,哪来这么多票,装得下这么多人吗……”别人撒泼是讨人嫌,程馥撒泼是幼稚搞笑。

颜桧、徐野、程寒:……

赵燕韬得知颜桧竟然没要到票,只能等第二场,顿时觉得自己很有必要跟这丫头见见了。

“现在见也没用。”颜桧怄得很。

第一场的第一位名家十分有来历,曾任户部侍郎,因一直有人觉得税收高,养的是官,他今天就是专门澄清误解,并细说税收的作用,于百姓的利好;第二位是渔北书院山长季堰,分享如何速记、速度、辨题;第三位是来自外邦的学者,精通大越,掌握多国语言并在两个国家当过官,他给大家分享大越以外的世界。

试问这样的阵容谁不想听,可惜名额有限,全靠抽签,号贩子都难找,要是谁弄到一张,转手就能发一笔横财。

金陵学院最重要的当然不是名家讲坛,海量的书册以及舒适的自修环境才是两河轩最上心的。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上佳的读书环境,学院的规矩很多。

衣衫不整洁、身上有明显异味、喧哗、五岁以下儿童、将书籍带离、在食堂之外的地方进食等等都是不允许的。定期举办的展览和讲坛也需提前报名,先到先得的。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院的功能,内置有食堂,全天有热水,可以买到便宜的热饭食,也可以自带,有地方存放;每逢大考前五天,自修院通宵开放……

错过第一场讲坛,并不妨碍赵燕韬进金陵学院参观。

地方比想象大得多,书籍品种多分类齐全,但空置书架仍有不少,他默默记在了心里。自修区坐满了人,读书院更是连地上都是人。

与浓郁的读书氛围相比,统一着装的巡场人显得有些突兀。当然,只要不试图偷书、大声喧哗、进食等,完全可以当他们不存在。

“切,这跟藏书阁、典籍库有什么分别。”有人小声嘀咕。

“当然有分别,你能进书院的藏书阁,我这种洒扫的可不能进。”金陵学院面向所有人开放,不分高低贵贱。

“不然为什么遍地都是人。”读书在大越是奢侈的,许多人堪堪启蒙就不得不放弃了。

太子从这两人身边走开,正要去鲤鱼池那边逛逛,瞥见一抹有些眼熟的身影。

“幼驴到了,我跟吴缨出城一趟,这里就交给你们了。”程馥对丁懿轩和陆青几个管事道。

“好,您一路小心。”

程馥转身要出去,装上了对面屋檐下男子的目光,她要跑过去跪下行礼,对方却及时抬手阻止了她。

赵燕韬摆了摆手,示意她去忙,程馥只好行了一个半礼,然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学院。

“小姐刚才那位是谁?”马车上小丫头好奇。

“赵家公子。”

开放第一天圆满结束,听了讲坛的人都受益匪浅,有人当晚就写了长长的感悟,在读书人之间传阅。于是大家对第二场的期待就更高了,金陵城出现了连夜排队报名的盛况。

三位名家第一位是水师军医,分享简单易学的船上急救术以及分享海战的凶险,望大家对战争敬畏;第二位是金陵城声望极高的鹿鸣寺觉远大师;第三位则是当年策论被先帝夸赞的扬州大儒,也是扬州知名书院的山长;因第三位讲师的内容有一定深度,所以两河轩对报名者进行了筛选,具有秀才身份的才能听讲。

“他十多年不讲学了。”身为师父,季堰头一回厚脸皮跟程寒要票。

按说以前有点什么好事,这小子都先想着他,可这次金陵学院正式开放,这小子就没主动过,还变得躲躲闪闪的。

第二场,除了季堰之外,赵燕韬、桑赠齐、徐野、程寒也都在场,不过有民众看到这几个人,没忍住,大声指责两河轩不公平,然后程馥又成了众矢之的。

累了好些天的小姑娘,坐在东门外的花圃边上,让骆行站到她左前方帮她遮阳。

小手揉了揉僵硬的脸,“我尽力了。”声音尽显疲惫。

金陵学府收书、验书就是极大的人力、财力投入,请名家来讲课也要付出诚意,而且这些人大多数看不上那点酬劳,有些人甚至以为程馥沽名钓誉,特地回信斥责。

她不是没有委屈的。

骆行望着小姑娘的头顶,“你是个好孩子。”

小姑娘仰起头瞅他一眼,“不必勉强自己夸我。”这种话从对方嘴里说出来跟太阳打西边出来差不多。

第37章 怎么就那么巧呢

当晚,赵燕韬就亲自提笔将金陵学院更名为金陵学府,也所以当得知匾额为当朝太子所提后,轰动的不止金陵。更多的人开始猜测两河轩跟太子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