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507)

作者: 冰莲清妍 阅读记录

新的设计图纸拿在手里,曾文芳认真看了一遍,不由多了一层疑惑。生活区的事情,她就只对唐冬阳与高林说过,而这套方案添加的元素,竟然就是她对他们说的设想。

这只是巧合吗?还是唐冬阳与高林跟市领导提了她的设想呢?又或是他们认识那个叫“飞扬”的设计师,由飞扬跟领导提了这个设想?

后来,曾文芳才从张市那里知道,市里决定商业街由高扬建筑出资筹建,前30年的店租由高扬建筑收。30年后,店租由政府与高扬建筑六四分成。街道两边的房子只建两层,店铺建成之后,第一、二年不收店租。

曾文芳想,这主意对市政府而言,还真不错。不用花市里一分钱,就能建成商业街,有了这条商业街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怪不得没有一个市领导反对这套方案。

高扬建筑也不吃亏,30年的店租,以后还能长久收下去,要知道,过几年,这里的店租肯定不便宜。

那广场与图书馆的资金从何而来呢?

张市告诉她:“广场与图书馆的费用由来投资建厂的企业老板捐赠。有人带头做这事,应该不难办。”

有人带头?谁带头?还是唐冬阳与高林吧?曾文芳不由对这两位贵公子高看了几眼。从小不愁吃穿用度,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富家公子,竟然能听得进她的话,学着体谅工人的辛苦,这两位贵公子还真是不错。

阳春三月,东湖迎来了工业园的奠基仪式与大型招商会。

这段时间,曾文芳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就连周末都要加班。幸亏生意上的事情不用她操心,由曾文峰出面,为“芳华家具厂”拿下一块三万多平方的地皮。

这个时代,政府为了招商,根本没敢多要企业建厂的土地费用。东湖市政府也是如此,工业园的土地每平方十元,资金充足的企业要的面积大。有的想来办个小厂,几千平方就足够了,一块地也就花上几万元。

李菁菁夫妻听说了这事,也来凑热闹,他们在渔港的厂房都是租的,渔港发展快速,自然带动了物价。厂房的租金越来越高,人工越来贵。

李菁菁夫妻认为,如果在东湖买地建厂,算是一次性投资,以后就不用付租金了。制衣厂曾文芳只占了四成股份,两家投资一样,但李菁菁夫妻占了两成管理股,所以这事,还得与曾文芳商量。

曾文芳当然乐意,厂开在她身边,又与家具厂在一处,以后,无论是她,还是弟弟管理,都要更加方便。

只是,两边都要建厂,资金上难免有较大的缺口。曾文芳有些为难,买地需要的资金不多,可是,买地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里的地跟渔港那边的地不同,不是买来放在那里等升值,而是为了扩大生产。

有了地,还得把厂子建起来,然后招工、扩大生产,这些都需要资金。工厂的流动资金有限,不能全抽出来建厂。

两边的股东存款都不多,就是全拿出来也不够。因为,大家多多少少受了曾文芳地主情结的影响,赚的钱大都买地买房了,手里的流动资金实在不多。

这个年代,银行贷款不是不能,而是特别麻烦。最后,曾文芳只好把手里的地皮估了个值,选了一块已经升值不少,估计以后升值空间没那么大的地卖掉。

其他股东也便学她那样,抛掉一块地皮,换成资金来东湖建厂房。

第三百二十一章 组建工程队

资金的事情刚刚解决,曾文芳就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里说起了建厂的事情,曾国生道:“芳儿,你弟说你们要在东湖建厂,有没有请到人砌墙?”

“爸,我们还在找呢!”

曾国生迟疑了一会,问:“可以让家里的叔伯们去建吗?”

曾文芳知道爸爸又想帮衬村里人了,可是,这么大的工程,她可不愿意让村里那些只会半吊子的叔伯接。如果真让他们来做,自己还不知道要多操心呢。

她斟酌了一会,道:“爸,建工厂与建家里的房子不同。除了砌墙,还要会画设计图,会装水电,会装修。

再说,我工作忙,文峰还在上学,小舅他们也不可能长时间呆在东湖。爸,我们决定把建厂的事情给建筑工司承包,这样,就可以省下不少功夫了。”

她说的都是实情,村里的叔伯手艺活也做得不错,但是,毕竟没有交给建筑公司便利。她还在考虑,是不是把厂房交给高扬建筑来做。

“这样啊,那我们跟村里的兄弟说说。”

曾国生有些失望,春节闲聊时,说起要回东湖建厂,大哥二哥也在,估计是跟其他人说了这件事。这段时间,村里的泥水匠经常过来套近乎,说文芳在市区建厂肯定需要人手,用不熟悉的人,还不如用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