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长女有点苏(153)

曲凡闻言笑道:“也无妨,过几天就是中秋了,我已经排了两天的假期,到时候再回来也是一样,反正也不算远。”

“家乡近就是好,不像我,回一趟老家,哪怕是坐飞机都要几个小时。”赵建辉的老家是山东农村,远着呢。

曲凡也觉得离家近挺好的,她读大学就在广府,也是离家近,比起其她同学,也是随时可以回家,只是碍于钱包,她才没这么放任。

现在参加工作了,有工资收入,以后她大概是可以任性的回了。

张峰竖起耳朵听到,这才明白过来,敢情曲凡的家就在新城啊,难怪。

曲凡看着家乡的景色一闪而过,心里也隐隐有些激动,相比于几年前,家乡的变化也大了不少,路修得更好走了,一些高楼也修起来了,车子也多了。

她露出个笑容来,也有些骄傲,没有什么比看到家乡变化更高兴的事了,从前都说新城穷得叮当响呢,现在却慢慢的变好了。

车子一路疾驰,她坐直了身子,远远的看到她家所在的村子,不由兴奋的对赵建辉说:“赵哥,我家就在那,就是那个村子。”

赵建辉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一个村子就在公路边,大都是些两层的红砖楼房,也有外墙贴了瓷砖片的高层楼。

“你们村子还挺不错的呀,还挺多两层楼和小洋楼呢。”赵建辉道:“而且我看,你们这边离市区也不远。”

“嗯,我们离市区也是半个小时左右。其实也有瓦房的,也是这几年日子好过了,大家经济宽松了,就都建起了小楼房。”曲凡看着车子从家门口经过,强压着激动,一直在车窗口看着,极目远眺的看自己家的方向,隐隐的看到屋子一角。

这是她第一次这样从家门口经过,却是过门不入,心情有点奇怪。

真想车子停下来休息,她就可以跑回家,哪怕只喝一口水,和家里人说两句话也好。

她想家了,也想家里的人了。

“行了,别看了,都看不到了。广府离新城不远,现在高速路一直都在修,以后再回来只会更快。而且,你过几天不也要回来过节么?”赵建辉安慰她。

曲凡有点不好意思的笑着吐了吐舌头,这才把扭转的身子重新坐直了。

她从包里掏出手机来,想和家里通个电话,但看到前后左右的人,她又把手机放回去。

算了,等到了目的地时,她再打个电话回去好了。

第234章 提点,羡慕

这次的山区送温暖活动,就在两个贫困的村落进行,到目的地后,天空却下起了小雨,群山却更显青翠,云雾在山腰缠绕着。

曲凡跟着大部队走在变得泥泞的小路上,往被群山环绕的小村落而去,抬头看去,长长的队伍,大领导被身边的人用雨伞遮着雨。

有细碎的抱怨声音传来,她看过去,是其中一个报社的女记者。

这样的山间小路本就难走,因为下雨更难走了,那女记者却穿了条裙子和高跟鞋,鞋子上已经沾了不少泥了。

曲凡看一眼自己脚上的运动鞋,唇角扯了一下,这对比实在是明显。

前头的队伍停了一下,曲凡抬头望去,有穿着西裤衬衣的人在那村口等着,热情的握上了前面领导人的手。

“我们快上去。”赵建辉顾不得下雨了,对曲凡说了一句,连走带跑的走了过去。

曲凡连忙也跟上去。

这样的活动,领导说了什么话,都是要记下来的,不在场的话,怎么听得到对方说了啥,报道又怎么写?

不仅是记者跟上,摄影师也要紧紧跟随,多拍几张相片,不然选题配图的时候,连几张照片都没有,同样是个麻烦。

村民窄小的屋子内,小小的八方桌摆了些瓜子果子,还有茶水,几个老人坐在桌子边,区委领导也坐在旁,温和的问候,闲话家常,气氛轻松又和谐。

“让一让。”

曲凡就站在拥挤的屋子内看着,却冷不丁被人一撞,趔趄了下。

她转过头去,正是刚才上来的时候那个女记者,好像叫林欣然。

曲凡还没来得及和对方生气,人家已经越了过去,走到那位领导身边,逮着个机会恭维起来,她这一恭维,身边的人也纷纷附和,气氛更活跃了。

“提问的技巧可以学着,这插科打诨的恭维,不学也罢。”赵建辉在曲凡耳边轻声提点:“还有着装,千万别学,当记者的,关键要抢先一步,跑不快能干啥?尤其是在外出。穿高跟鞋裙子,这是怕自己的脚不能崴或者跑不动?”

曲凡勾了勾唇,看林欣然的作派,心想自己还真学不来,自愧不如。

她又看向张峰,发现他也没怎么凑上前,而是在一旁听着看着手上记着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