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爹是王羲之(696)

作者: 苏格拉提拉米苏 阅读记录

这年头,欣赏美郎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在街头见到美郎,众人会放肆的欣赏。被关注的人,也不会责怪路人。路人的欣赏,是对其容貌的一种夸赞。遇到这种请求,许多郎君都会大大方方的让众人欣赏自己的容貌。

而王献之却拒绝了。王献之摇了摇头。

卖瓜的大娘露出失落的神色,叹气道:“打扰了!”

在卖瓜的大娘离开之后,一个小男孩抱着竹简跑到王献之的面前,他目光直勾勾地盯着王献之,出声言道:“足下气质出尘,似夏日之泠泠清风,又如冬日之皑皑白雪。足下之容色定如美玉!”

王献之停下脚步,看着这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这小男孩身上穿的衣服,虽然是中等衣料,但是却是好几年前流行过的旧款。这小男孩的眼睛,黑白分明,透露着一股灵气。

王献之看向小男孩手里拿着的竹简,没有开口说话。

见王献之不说话,小男孩咬咬牙,红着脸说道:“足下出身不凡,一定饱读诗书。潜手中有一卷竹书,足下必定感兴趣!”

王献之无声一笑,他缓缓开口问道:“你要赠我?还是出售于我?”

小男孩面色微窘,小声地说道:“不瞒足下,家君暮春时,辞去人世。剩下潜与庶母、小妹。庶母如今病重,潜想卖书换要药,救治庶母。”

王献之对他言道:“你家住何方?”

小男孩眨了眨眼睛,他问道:“足下要到陋室看看?”

王献之颔首。

小男孩立马带着王献之前往自己的家里。

路上,得知小男孩的身份,王献之脚步一顿,他再次问道:“你乃陶氏?陶潜?”

陶潜点头。

“你与陶侃有何关系?”王献之问道。

听王献之直接称呼陶侃的大名,陶潜愣了一下。他再次打量王献之。

只有身份比对方要高贵的人,才有可能直呼对方的大名。亦或是看不起对方,才会直呼对方大名。陶潜觉得王献之肯定是前者。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潜与陶大司马为同族。可惜家门沦落,早已与族人分开。”

王献之撩起幂篱,认真地打量着陶潜。

陶潜看到了王献之的真容,他张开嘴巴,眼睛睁大。“琅琊、琅琊王七!”

如此容色,能让陶潜想到的人,只有那位旷世奇才的少年丞相——王献之!

作者有话要说:陶渊明:身为一个影响后世文人的文坛大腕,竟敢到现在才让我出场!作者你好意思吗?

顾恺之:谁让你出生比我晚。

陶渊明:哼!

ps:陶渊明的出生与名字有争论。有文献说陶渊明,渊明是他的名,字元亮。有文献记载是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我觉得,陶潜是他的名,渊明才是他的字。

因为王莽变法,从王莽时期到西晋时期,大多数人的人名只有一个字。到了西晋末年道教兴起,为了表明道教子弟的身份,所以那个时期开始,有很多人的人名里加入了‘之’、‘道’、‘灵’等这些表示身份的文字。从东晋时期开始,人名从一个字增加到两个字。大多数的人名,新增加的那个字,都是为了表达道教的身份。

所以正文里边,直接用了陶潜。

第253章 只剩下他

王献之从洛阳回到会稽, 带回了两个孩子。一个七八岁的男孩, 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子。

王玄之正好要出门,遇到王献之回来,看到王献之还带着两个孩子,他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孩子,出声问道:“这二位是?”

王献之告诉王玄之:“陶潜, 陶姝。我义子, 义女。”

王玄之:……

王玄之愣了一下, 他问道:“再过两载,你要与阿凰成亲。官奴,你就那么急当父亲?”

王献之低头对陶潜与陶姝言道:“这是大郎, 我长兄。”

陶潜立马向王玄之行礼:“大伯父。”

陶姝学着兄长, 向王玄之叫道:“大伯父。”

王玄之:……

人家孩子都叫了, 王玄之也不好再说什么,他从身上掏了掏, 拿出两瓶护肤膏,递给陶潜跟陶姝:“嗯。甚是有礼。”

陶潜与陶姝接过东西, 出声谢道:“谢谢大伯父。”

王玄之点头,见陶潜这么有礼,他问王献之:“这二人与鄱阳陶氏有何关系?”

王献之告诉王玄之:“阿潜兄妹出身鄱阳陶氏。”

王玄之若有所思, 鄱阳陶氏自从陶侃去世之后,门第日渐衰落。王献之既然收养这两个孩子,说明这两个孩子的父母应该不在人世了。

王玄之点头,想起正事, 他说道:“我要出门演讲。”

王献之颔首,笑着说道:“大郎慢走。”

听说王献之带着两个孩子回来,正在专注画画的顾恺之立马放下笔,起身跑出去。

上一篇:误闯小儿国 下一篇:快穿女配开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