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帝的诞生(美娱)(220)

而在第二天《好莱坞报道》新刊登出的一篇街头随机采访,则瞬间点亮了这些业内人士心中的小灯泡:

“为什么选择看《惊声尖叫》而不是《甜心先生》?”当记者随机采访到周末影院门口正在排队买票的两位上班族打扮的女士时,其中一名女士说:“汤姆·克鲁斯是很帅,但年中《碟中谍》上映的时候我们已经连着看了两遍,对他的脸蛋已经有点看腻了,演技听说也没什么突破,威廉·布兰德利也一样帅啊,而且我朋友说他在影片里超吓人也超迷人的,圣诞节来电影院享受一下尖叫的快感似乎还挺有趣,为什么不呢?”

虽然这一篇街头影院随即调查采访,只是以豆腐块大小的版面出现在了《好莱坞报道》的本周票房调查之类的版面上,很小很不起眼,但是《好莱坞报道》毕竟是和《综艺》并称为美国娱乐业两大期刊的刊物,在好莱坞几乎是人手一本,所以也有相当多的有心人注意到这篇新闻,虽然新闻又小又豆腐块,但在这些人心中掀起的波浪却是巨大的,嗅觉灵敏的人,立刻从这短短的文字里捕捉到了更多的信息:

威廉·布兰德利和汤姆·克鲁斯的影迷圈子有部分是重合的?不,或者说,威廉·布兰德利撬走了一部分原属于汤姆·克鲁斯的票房?!

或许直接这么下定义是有点危言耸听了,但这么想的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道理的:影迷有很多种类型,老年的中年的青少年的,高知型非高知型,中产以上阶级的中产以下阶级的。针对性观影群体如果想能分的很细很细,但大体来说,影迷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较为理智的、较为狂热的。Cult电影、烧脑片、艺术片容易催生出前者,耍帅电影、浪漫爱情电影、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容易催生出后者。

虽然汤姆·克鲁斯是靠脸走红的,但其实他的影迷却以工作有收入有社会经验的上班族居多,狂热的家庭主妇或青少年们只在其中占据了很少的比例,归根究底,是因为汤姆·克鲁斯的选片口味并不是那么的浅薄大众化,《金钱本色》、《雨人》、《生于七月四日》根本就是为讨好奥斯卡评委而接的,《夜访吸血鬼》的剑走偏锋也印证了阿汤哥迫切想要自己演技突破的心理,而哪怕是让汤姆·克鲁斯一炮而红的《壮志凌云》,也不是单纯的耍帅片,这部电影虽然被影评人笑称是美国海军的征兵广告,但艺术性商业度哪个都不缺。

就算86年汤姆·克鲁斯曾经凭借《壮志凌云》吸收到一大批青少年粉,十年过去,那批青少年迷弟迷妹也早就长成社会中坚力量了,汤姆·克鲁斯的影迷大部分属于有收入一族,这也是他能成为票房保证的最大原因——95年曾经有一本刊物做过调查,其中就这样写道过:“有稳定收入、工作生活都不错的上班族女性尤其偏爱汤姆·克鲁斯,虽然她们并不会在首映礼上狂热的呐喊克鲁斯的名字,也不会在互联网上疯狂宣泄自己的喜爱之情,但她们却一直都是贡献影片票房的中坚力量。倒是在一向注重明星名声口碑家庭主妇群体中,因为近年来有关婚姻破碎的绯闻太多,汤姆·克鲁斯的受欢迎度正在逐年下滑。”

哪怕是在全民娱乐酷爱电影的美国,也不是每个上班族在每个周末都会进电影院看电影的,同样很少有上班族一周连续进电影院两次——比起看电影这种休闲方式,上班族们遇到周末显然更喜欢的是派对酒吧——也就是说,当一周有两部电影同时上映,他们选择了这一部,很可能就不会再去看另一部了。

现在,《甜心先生》的观影群体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周末选择进入影院观看《惊声尖叫》,是威廉·布兰德利抢走了原属于汤姆·克鲁斯的影迷吗?

不,好莱坞的业内人士们一下子还没想到过这么远,毕竟威廉现在无论名气地位和阿汤哥都差的有点远,根本不在一个咖位上,哪怕是汤姆·克鲁斯自己,恐怕都不会认为威廉有资格对他发起挑战,他们想的是更加实际的问题,那就是——

那些对喜爱演员有固定口味的偏好(比如脸帅脸帅还有脸帅),同时购买力强大,但又已经对汤姆·克鲁斯粉转路人或者粉转黑的影迷,或许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流向了威廉·布兰德利这只刚起飞没多久的小雄鹰?

第76章 舆论大爆炸 上

论长相?

威廉·布兰德利虽不能说是好莱坞最帅的男星, 但他绝对是帅的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个, 特别是那双墨绿色的眼睛, 没有一丝杂色犹如上好的宝石, 还是传世年代久远色泽深邃而不是浅薄的那种, 帅的有辨识度还气质上佳,用詹姆斯·卡梅隆的话说:“镜头偏爱这双眼睛,只是轻瞥过的一个眼神都像是拥有许多故事,威尔是天生就要当电影明星的。”

上一篇:修真抽卡装NPC 下一篇:那只Boss又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