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玉堂同人)[白玉堂]风吹衣(104)

作者: 李守白 阅读记录

白玉堂瞥一眼唐氏的尸身,未问她缘由,只慢慢搀扶着她远离了人群,向颜查散的屋宅走了开去。脚还未迈进门槛,院子里便一气儿奔来了扈锦,他见了陆采莼浑身的狼狈,忙问道:“莼姊姊这是出了何事?我娘亲如今在哪处?”

陆采莼一句话也不想答,只对着他摆了摆手。白玉堂道:“你还是先回屋里待着罢。”扈锦看看白玉堂,又瞅瞅陆采莼,想了一想,还是让开了。

跟着扈锦是雨墨和碧桃,两人听了白玉堂的话,都不敢冒然上去问,只是随着他们二人,时刻待着他们有甚么需要帮助的,可助一臂之力。

进了屋子,陆采莼坐在榻上,方开口,用已然被烟熏得嘶哑的嗓子对白玉堂道:“五哥,你先带阿锦去看看唐大娘罢,我一个人在屋子里就好。”

白玉堂无话劝她,只得屏了门出去。往外走了没几步,身后的屋子里便传来压抑的哭声,嘶哑的呜咽萦绕在屋宅周边。

唐氏的尸身被抬回衙门放置,扈锦免不了也是哭,颜查散和易师爷都立在旁边,各人心中都有各人的打算。事情既然已挑到了明面上来,易师爷干脆把内情都供给了颜查散,一众参与的人都聚在了屋宅里,等待颜查散的发落。颜查散最终还只是叹了一口气,道:“衙中职位,各人是去是留,自行决定罢。此事若是被揭发上去,下官一人扛下便是了。”

这一番话讲出来,众人都感恩涕零。此等护佑百姓的好官,在扈泰平在任之时,凤台县的百姓是万不敢想的,如今当真来了一个,他既保众百姓,众百姓也定会保他,只是此后会不会出事,众人也不好断言,但只要能捂住一刻,便捂一刻。

最后,众人商量了一轮,决定还是把扈锦送往唐氏娘家。

而陆采莼直到深夜里才平复下来,但一直闭门不见任何人。白玉堂曾进屋里陪了她一阵,听她问梅鹤和庞煜还在不在,又出去驿站问,却被告知这夫妻二人今日早晨便动身回汴京了。

待陆采莼平复,白玉堂便对她道:“前几天看你总在忙唐大娘的事,便未和你说。包大人从汴京来了信,讲他们追查鸿渐阁有了头绪,在襄阳有个在渊馆。咱们挑个日子,离开凤台县,上一趟襄阳,看看情况罢。”陆采莼闻言,微微点头。

翌日,陆白二人便收拾了行囊,向颜查散拜别,要下襄阳去。

陆采莼临行时,对颜查散作长揖道:“颜公子,民女给县衙上下添了不少麻烦,还望公子谅宥。临别之际,只陈一愿,愿颜公子前程似锦,路途坦荡。”

颜查散默然送别他二人,直到出了凤台县地界。乘上来时的马,马蹄敲官道嘚嘚一串响,颜查散目送着这二人的身影渐渐隐没在平林之中,这才转回身,慢慢地往县中回去。

披星戴月,餐风宿露,直至渡江南下。渔船中点起灯火,擎一星光亮,摇漾在江面上。

陆采莼坐在船头,白玉堂立在她身后。拿足尖勾船下江水,陆采莼道:“五哥,你先前不是问我,为何在唐大娘一事上,积怨如此之深么?”

白玉堂确实觉察她对此事的所思所为异于常人,便问她道:“你现在愿讲了?”

陆采莼微微颔首,道:“我既叫师叔作师叔,非是因我阿爷,而是我阿娘。”

白玉堂忽想起与陆采莼初遇时,闹市当中,她被自己扯住胳膊,自己胡诌她是被阿爷卖到了陷空岛卢家庄,她当时便似被触了逆鳞一般,张口就要驳他,还好反应及时,收住了。此前,她从未与他讲过自己父母的事,如今既然开口了,白玉堂便侧耳细听。

陆采莼道:“阿娘与师叔是在一个师父手底下学艺的,只不过是走江湖的杂耍罢了,师叔后来另有奇遇,才练就了一身好武功。而我阿娘嫁与阿爷,他那时只不过是个穷儒生,糊口的本事便是在衙门里写文书。那时,在乡里出了一件事,不知哪里来的几个山贼,截了运经乡中的商纲,自己没有吞没,反而把财物都散给了乡中百姓。行商把这事上报给了县令,县令便派人下乡里来,一面是捉拿山贼,一面是把分散出去的财物从百姓手中讨要回来。”

白玉堂问道:“可是你阿爷接了这个案子。”

陆采莼点点头,眼睛盯着船下摇漾的黑色水波,继续讲道:“阿爷挨家挨户地去讨,乡中人只分出些许财物,交纳阿爷。汇在一起后,行商把货物单子拿出来比对,对不上,县令又令阿爷再下去收。阿爷依令行事,再讨一圈,那些人都纷纷说没有。阿爷回去正愁。待熄了火安定,你可知那些人做了甚么?”

白玉堂微感不妙,但还是顺着她的话问下去:“出了甚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