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玉堂同人)[白玉堂]风吹衣(59)

作者: 李守白 阅读记录

李杨千恩万谢,磕头不止。

包拯望王朝招一招手,王朝立马凑上前,听包拯吩咐。包拯如此这般地嘱咐一番,王朝连连点头。吩咐完毕,包拯走下轿子来,往牢城营里走,少年人手脚并用地爬起身,缩肩耸背地跟在包拯身后。

这头待寨门前人走干净,新来那军汉忽“哎呦”一声,弓腰捂住肚子,脸皱成一团地不住叫唤。

赵甲不理会,他便愈叫愈大声,只等赵甲拗头攒眉问他时,才断断续续地道:“腌梅子……吃多了……闹肚子了。”赵甲知他做戏,转回脸不理睬了,那军汉便一路捂着肚子,一路望寨内钻去了。

第二十五章(已修)

那头包拯领着李杨望里走,一头走,一头嘱咐:“你只可隔着阑槛探看,不可凑近前去,盛衣食的篮子也放住了,不可带进去,自会有人送与你胞兄。”李杨唯唯诺诺地答应了。

眼见要到了关押李桐的单身房,却见一个身量不高的军汉正望那阑槛里掷东西,一面掷还一面骂:“兀那鸟人,嘴里不干不净,骂骂咧咧些甚哩?”那牢中李桐站起身扯动铁链哗哗响动,箍了铁具的嘴中喝喝有声,便似一头要扑将出来的疯兽。

包拯见状,忙喝道:“做甚么?还不快滚!”

那军汉忙把手一袖,嘴里不知嘀咕着甚么,转身快步走开了。

一旁李杨见兄弟手足锁铁链地困在牢房中,披头散发,衣上血迹斑斑,地上还散落着先前那军汉掷的物什,似是砸碎的陶瓷片,只觉得心惊胆战,目光瞥了两下,便侧过头去,不敢再看。

这头王朝走上前来,装作附在包拯耳边禀告了甚么,包拯便望李杨道:“你且隔阑槛地探看,切不可上前去。本阁还有他事,先不相陪了。”言罢,便同王朝一道望外走去了。

一时周遭不见了人,李桐见李杨在阑槛外瑟瑟发抖,心底微微叹一口气,他嘴中箍着铁具,说话也含糊,但他仍是道:“兄弟,是我连累你了。你不须害怕。”

李杨这才抬眼环视一圈,方道:“有人要我说……说……”

听了这话,李桐忽然状若疯癫地扯动起铁链来,喉中喝喝出声:“莫讲!莫讲!”

李杨愣了一瞬,却见李桐跪下身,弓着脖子似是要抢地。那铁链却锁牵制住了他的动作,教他头沾不到地,如何也只离半寸。脖子上绽出青筋来,李桐却忽地放声大笑,整个牢房都震然有回响。他笑道:“青山下,伏龙凤!出渊笼,倒山峰!”

四周霍然响起兵甲相撞之声,王朝马汉领一众军汉奔出,一队把李杨团团围在当中,一队砍断锁链,涌进牢房内。

李桐忽探头,伸出舌头,舔上掉落在他面前的陶瓷片。一个军汉刚擒住李桐的肩,便见他嘶吼着扬起头,面上忽一股一股地钻出脓水来,淹没了他的面目,嘴中垂落的尽是腥臭黏稠的黄液,牙齿便一颗颗地在这脓水中掉落下来。嘶吼声渐渐在这化水的骨血中微弱下去,如被水没过的灯烛。

马汉见状,扬声叫道:“是化尸粉!快斫下他的头!”

一旁的军汉手起刀落,咔嚓一声劈下了李桐的头颅。头颅滚几圈,铁具磕在地上,叮然作响,停下时,便只剩一副箍嘴铁具,上面挂落着脓黄的尸液。无头尸体被铁链悬吊着,脖上鲜血喷几尺远,已然止住了化脓。

外面李杨见状,骇得失声了,双膝望地上重重磕下来,半晌站起不起来。

包拯从暗处走出,王朝望他看来,轻唤一声:“包大人,这……”

包拯冲他摆摆手,道:“罢了。”

王朝又指了指跪在地上失声痛哭的李杨,问道:“这人如何处理?”

包拯道:“先关押起来,待本阁来审。”

军士把李杨拿绳索捆住了双手,推进刑房里去,包拯领着王朝马汉一众人也疾步跟上。李杨早已骇得哭不出了,只是抖抖索索地求饶。军士把他望地上一搡,他便踉跄着跪倒在地,肘膝并行地爬到包拯脚前,把头砰砰地磕地。

此时,走上来一个狱卒,向包拯禀告道:“李杨携来的篮中确是一些寻常衣食。”

包拯颔首,那李杨听得赶忙道:“草民……草民胞兄有犯王法……但草民却是个安分守己的……不曾……不曾有半点歪邪心思……”

包拯见他如此,便径直问他:“让你传信的是个甚么人?”

李杨答道:“草民没……没见着人……他就站在草民窗外……威胁草民……”

包拯听他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也就大概推测了一下当时情形,又问道:“那人要你给李桐传甚么信?”

李杨语无伦次道:“是……是一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