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玉堂同人)[白玉堂]风吹衣(69)

作者: 李守白 阅读记录

展昭瞧那匣子,方方正正一只,上面却似用刀刮过一般,痕迹斑驳,还用玄色染料在上面刷过,匣盖与匣身相接处凸一枚铜黄圆揪,样式不似中原之物。

>>

另说那白玉堂与陆采莼,他们二人倒没有发现甚么女子的衣物,只是循着自己想的法子慢慢地向下找寻。起初城中隐蔽的路也就那么几条,顺着走也不算吃力,一路上却也没遇见甚么奇闻异事。

但愈近了城周边,人烟愈发稀少,无人走的小路也就密集了起来。由于开封府大半的公人都在展昭的授意下各处找寻丁濛的衣物,能来帮陆白二人的公差便少得只有三两。人少兼之路多,找起来愈来愈费力,这样顺着走下去,天也渐渐地亮了。晨交初鼓,一夜无眠,众人也都疲惫不堪。

陆采莼揉了揉干涩的眼睛,哑声道:“五哥,你还记不记得碧柳案中,钱安杀人之后,把尸身留在柴房,说自有人来清理——用不着猜,清理尸身的人便是鬼面。他要无声息地把人运到城西郊外,是不是和掳走丁姊姊的人一样,也要尽挑这僻静的地方走?”

白玉堂摇摇头,道:“如果他们要善后,尽管找一辆油壁车来,把尸身运出去,并不一定要像掳走丁姊一样,得先寻无人的小径走了,到了僻静处,再装上车运到不知甚么地方藏起来。”

陆采莼长叹一口气,道:“一夜未睡,我这脑子也不大灵光了。”

天逐渐大亮了,巷子中传来小贩的吆喝声。陆采莼四顾,只觉眼前景色有些熟悉。她屈起手指,揉了揉太阳穴,问道:“这不是城西么?”

白玉堂微微颔首,面色凝重起来。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上回鬼面一事。

忽然,一个公人快步走过来,见了白玉堂和陆采莼,忙叫道:“不好了!白少侠,陆姑娘,前面出事了!”

第三十章(已修)

整个开封府上下找了一夜的丁濛,而在醋坊里的李杨也一夜未曾阖眼。

李杨虽然平常也拜灶神爷拜菩萨拜关公,但他却是不怎么信鬼神的。那回陡然听了外面影子冒充李桐威胁他前去曾记茶坊,他骇得不行,但追出去时却见了飞檐走壁的人影,知道不过是有人吓唬他罢了。但对方如此大费周章地来知会他去曾记茶坊,必然不是随口一说。

李杨心想,这逼着自己去曾记茶楼,说着要给李桐报仇的,或许便是和李桐相交的那些人,若是自己不去,把事情报给包龙图,虽能得开封府一时的庇佑,但终究躲不了一世;自己若是依言去了——那人不是说不会让他杀人么?自己既不杀人,又对李桐之事一无所知,包龙图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况且曾记茶坊是在闹市当中,那些人也轻易碰他不得。这样想着,李杨便打定了主意,决心要去闯一闯这龙潭虎穴曾记茶坊。

但他隐约预感去了,也不会见识甚么好事,便拾掇好了醋坊里外,又打了包袱。

眼见日影渐短,李杨坐在屋中,胸腔里便似有一面大鼓在咚咚地敲。他和着冷水吃了两个隔夜馒头,又抬头望了望窗外,把汗津津的手在衣裾上蹭了两蹭,站起身来,悄声儿地背着包袱,从后门偷偷溜了出去。

李杨从未来过曾记茶坊,楼里的伙计都不识得他,他也就不加遮掩地走了进去。在楼里叫了一碗茶,他坐在桌边慢悠悠地喝,眼光却在望四方瞥动。此时,楼上下来个伙计打扮的人,望李杨道:“有位客人请你上楼去。”

李杨闻言,拎起包袱随他上楼去。伙计推开一扇门,引李杨进到雅间当中。李杨四周打量,首先见的便是那一面锦屏,在窗前围住了,借着窗外的日光,那屏上映出一道人影,有人正坐在圈椅当中,翘高了腿,搁在窗框上。锦屏另一边,也搁了一把圈椅,伙计指了指圈椅,对李杨道:“你坐到那上面去。”

李杨见屋中有人,双股禁不住便战栗起来。他哆哆嗦嗦地走上前,把圈椅上下前后地摸过了,确定没有甚么异样,才小心翼翼地坐住了半边椅面。

伙计对锦屏内的那人作揖道:“阁主,属下先退下了。”

锦屏中的人扬了扬手,那伙计便恭敬地屏门出去了。李杨忍不住拗过头后望,却听得锦屏内的人道:“知道小爷为何要来曾记茶楼么?”

李杨摇了摇头,又发觉自己摇头对方看不见,便应了一声:“小人不知。”

锦屏内的人笑道:“因这曾记茶楼的对街的窗户大,雅间的屏风长。”

李杨这才把目光看向窗外,正见了熙熙攘攘的长街,却也不知这被称作阁主的人是怀了甚么心思。忽然,他瞪大了双眼——那长街上赫然出现了一人,待他定睛看去,确实不会错的,那是开封府供职的展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