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玉堂同人)[白玉堂]风吹衣(85)

作者: 李守白 阅读记录

白玉堂颔首以示意有道理。

陆采莼道:“不知那位唐家大娘是住在何处。要想侦破此事,还得向她询问。”

白玉堂给她指了方向,陆采莼先是卸下了马鞍,抛进了一旁的湖水当中,笑道:“谁知这凤台县里是不是有第二个颜公子,认出了咱们的马鞍,可就糟了。”牵过碧桃的手,引了缰绳,正要向白玉堂告别。白玉堂却仿佛才看见碧桃一般,发出“咦”的一声。

碧桃笑道:“俺方才是隐了身么,竟叫五爷如今才发现俺?”

白玉堂问道:“你怎又随着六妹回来了——”他又侧过脸问陆采莼,“这丫头怎么又随你回来了?”

陆采莼叹了一口气,道:“回到乡中,碧桃除了姊姊,已举目无亲。她一个人,即便是手中有银钱,也无法独身在乡中讨生活。我们安葬了碧柳的骨灰,也就一同来了凤台县。毕竟这边熟人多,前后也好有个照应。”

白玉堂颔首道:“这也不错。”他又对碧桃道:“你跟随着莼姊,万事也注意些,不要露出了马脚,坏了你莼姊的事。”

碧桃道:“俺又不傻,自是有计较。”

两人向白玉堂道别,陆采莼依照白玉堂指的方向,不久便在月色当中,辨认出唐氏的草庐来。

那确是一座不大的草庐,但容纳数人,却也不嫌拥挤。庐前自垦了许些菜畦,瓜果翠碧,在月光下泛着淡淡银辉。

唐氏正在园中锄草,身边跟着个垂髫童子。她听见草丛窸窣声,抬首见来了人,半夜时分,毕竟可疑,不敢上去迎,只在篱笆后问道:“来者是何人?”

陆采莼瞧得出她孤儿寡母,戒心重,便温软了语气,道:“大娘,我与阿妹是邻县来的,邻县房屋田地被洪水毁了个七七八八,咱们姊妹俩已无处可去,这才向贵地来,想先讨个住处。”

唐氏见她只俩姊妹,戒心先放了大半,便道:“小姊妹快进来,夜深露重,当心着了风寒。”又见陆采莼手中牵着马,知她手中必有些银钱,不至于在自己这里白吃白喝,迎人时也欢喜了不少。

唐氏甚是热情好客,手脚也麻利,三下两下便替陆采莼与碧桃铺好了床榻。

陆采莼向唐氏道一声“叨扰”,便与碧桃和衣卧下。

翌日晨起,陆采莼也帮唐氏前后里外地扫除,还给做了一桌子卖相好看的菜肴。唐氏母子都分外喜欢陆采莼。

唐氏的儿子小名唤作“阿锦”,生得粉团团的,丝毫不像乡野之中顽皮的童子,讲话也讨喜,甚至有些小夫子的模样,一板一眼的,每每惹得碧桃忍不住笑着去轻掐他肉肉的脸颊。

凤台县在颜查散的治理下,不久便有了不小起色。堤坝已加固,无主之田重新划分给了当地百姓,上头拨来的粮食,他尽数分发给了灾民。如今已是深秋,眼见再下种已是不能,他又各处腾挪借问,终于储备好了一县过冬的食粮,只等着开春再垦田。

陆采莼与唐氏关系日笃。唐氏是个亲柔温和之人,平时只在织机上纺她的粗布,听陆采莼讲一些新奇见闻。她平常不出门,只守着一园瓜果,纺了粗布,上坊市卖了,挣几袋米粮回来。陆采莼也就去山林中打些鱼鸟之类的野味,给一庐四口人做些可口饭菜。

陆采莼还不曾问起扈泰平相关之事。她只探问一些平常之事,比如唐氏母子是何时来了此地,又是如何独自在山林中过活。她瞧这唐氏母子显然不是寻常乡野之人,做派自有一番从容。奇的是,唐氏似乎并不愿与她讲这些,往往把话岔开。

一日已卧在了榻上,陆采莼忽听门外窸窣有声。她翻起身,把窗纱挑开一道缝,便见白玉堂立在窗外,手扶住窗棂,看到了她。

陆采莼几日未见白玉堂,正有好些话要讲,却听白玉堂先轻声道:“六妹在此处可住得习惯?”

陆采莼点点头,面上忍不住带了柔柔笑意,把唐氏和阿锦的可亲可爱向白玉堂状述了一番。白玉堂见她如此欢喜,也颇感欣慰,心中对唐氏又暗含了一层感激。

言罢,陆采莼又问白玉堂近状。白玉堂也顺势把颜查散在县中有条不紊的安置讲给了陆采莼听。陆采莼闻言,也笑道:“包大人果然别有慧眼,凤台县的百姓们可要好享几年福了。”

陆采莼又问:“五哥今夜来找我,可还有什么话跟我讲么?总不能只来听我侃这些闲话罢。”

“我确还有一件事,讲与你听,”白玉堂顿了顿,轻声道,“我今日随颜公子去一县民家中,见他室内竟有一只好精巧的柜子,是上好梨木雕做的。此外他家徒四壁,这实在不像是他能用得起的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