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玉堂同人)[白玉堂]风吹衣(89)

作者: 李守白 阅读记录

颜查散问道:“不知扈夫人的娘家却在何处?”

唐氏与他道了,颜查散一听,竟也是在淮南,他道:“下官听闻,此地也受灾甚重。大娘不若先修书一封,寄去了,问了情状,再去也不迟。”

唐氏道:“奴家却是个不识字的,还烦请陆姑娘代劳。”陆采莼也就随她前去了。

见陆采莼走远,颜查散并未赶紧去唤来衙役,而是独身一人在庭院中踱了许久的步子,眉渐渐拧起。

陆采莼问他的话实在令他为难。其实当她问到如何处置张方二人时,他心中已隐隐有了犹豫,但碍于陆采莼先前实在问得急,他不得不依律法答了,但愈答,他心中愈慌。

虽然他口中对陆采莼许诺,说是要将张方二人捉拿归案,但无论如何,此举必定惊动县中无数人,到时候人心惶惶,不是好收拾的。

再者,他曾去堤坝处查勘过,得知了堤坝倾塌是因为首次修缮时偷工减料,由此可想扈泰平的贪墨苛刻。他素来最恨的莫过于此类人,心中已早将扈泰平视作蠹虫,目前情状却是逼迫他去捉拿为民除害的壮士,颜查散心中并不情愿。

又琢磨了许久,颜查散终于想出一个两全之策。

他唤来衙役,将捉拿张卓、方源的命令传达了下去。听闻此令的衙役一一变了脸色。颜查散却似视而不见。

那头,陆采莼替唐氏写完了书信,正要出去寻信使将信寄出,但却被唐氏拦住,唐氏道:“陆姑娘,奴家曾趁夜色回府中拾了两件夫人的旧物,想与这信一同寄出,只是藏得深,如今要翻找一阵,姑娘若无事,便上前厅去助颜相公一臂之力罢。”

陆采莼虽觉她这话似有些不对劲,毕竟夫人旧物便是藏住了,也是时时挂念,决计不似她所言的还须翻找,唐氏此言仿佛故意支走自己,但她心中深信唐氏,也就没有追问,而是向她告辞,去了前堂。

还未进前堂,隔着屏风,陆采莼便听见有衙役向颜查散禀告:“大人,卑职等前去捉拿张方二厮时,不料二人失了踪迹,处处都寻不到,听那屋后老翁讲,二人似有遇上了急事,匆匆出去了,也不知去往了甚么方向。”

陆采莼心忖:我分明与颜公子讲过,衙役也曾去官邸中盗过物什,颜公子怎还遣这些人前去捉拿张卓、方源?

那前堂颜查散道:“既然如此,遣两个人在他们门口守住了,待他们回来,再行抓捕。”

陆采莼听了这话,才隐约知道了颜查散的打算。颜查散是多么聪颖精明的人,怎会不知这几个衙役可能将捉拿之事告知了张方二人,又怎会不知此时二人已然逃远,再派人蹲守门前,根本无济于事?他原来根本没有追捕二人归案的打算。

陆采莼立在屏风后,手脚冰凉。她想起一些往事,想起那卧倒在泥泞里的面孔,血淌进污水里。她心想,在律法之外,这世间或许还有着另一种法则,无论是包大人、颜公子,还是师叔,五哥,甚至自己,都在不自觉地成为这种法则的拥趸。

疲惫从骨子里泛出来,她默默转身,望回走了两步,远远见了唐氏住的厢房屏上的门——她已无心去细想为何唐氏翻找东西须屏上门了找。

陆采莼从后门走了出去,走到街上,远远望见白玉堂正倚着柱子,正和引车卖浆的老妪讲着话。走近了,白玉堂才觉察她来了,回头看她,正见了她垂头丧气的模样,不禁问道:“出了何事?”

陆采摇头苦笑道:“五哥是否也觉得抓捕张卓与方源二人归案,也甚不妥当?”

白玉堂这才上前两步,走到她的身边来。他道:“方才我见一队衙役从宅中出来,望街那头去,是追捕这二人了?”

陆采莼道:“颜公子明知衙役也是同犯,却仍是问也未问,便派他们去了。”

白玉堂轻叹一口气,道:“依你之见,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只要私自报仇,便是杀了恶人,也须同等地处以极刑么?”

“我知颜公子的难处,别说将同犯一并抓尽,便是这两个起头的凶犯,他动了,也能掀起好一阵风雨。以往人们讲是官官相护,而在这里是民民相护,甚至连官也护民,法不责众。”末了,她顿了顿,道,“我也知五哥的意思是说,这世上枉屈之事甚多,若是无人行侠仗义,如师叔那般,恐怕不平之事更多些——可是……”

她终于是顿住了,眉紧拧着,贝齿轻下唇,她也不知该讲甚么,为左右为难之事下一个定论。

“你心中是替唐大娘不平,但若不是张卓与方源,那扈泰平讲不准还在县中作威作福,到时死的百姓又不知多少。”白玉堂顿了顿,道:“世间黑白哪有那么分明——在凤台县,我们毕竟是过客罢了,还是看颜公子如何处置。他若无意追捕张方二人,便随他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