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朝小日子(9)+番外

作者: 我来就山的 阅读记录

大伯林克宁也特地赶到了刘家村来祭拜祖先,他是长子,是一定要出席的!在得知弟弟居然带了个南洋女人回家之后,他的脸色一下就不好了,对着林小叔破口就是一声大骂:“你还长没长脑子,这种女人也是你可以招惹的吗?你能把她带着去跑船吗?还不是留在家里等着爹娘照顾!”林大伯气愤极了,一边说着,还一边用手指着林克方,“你要是不好好处理好,好啦,你去跑船了不用管了,烂摊子都给爹娘收拾啦。”

林大伯很少这么生气的,不过这次,真的是林小叔做得不对,其实要是养在外面,谁也不会管的,但是带回了家里,那就是影响极其不好的了,不仅会给家里人带来麻烦,也会惹来村里的流言蜚语!

“卡罗很听话的,她本来家中就富裕,我不能明媒正娶,那也不能让她太受委屈,都是我的人了,肯定要带回来见祖宗的。”林克方弱弱地争辩道,看着林大伯愤怒的脸,声音越来越小。

“那你怎么跟阿燕娘家交代,她和你成亲都十几年了,吃苦耐劳从不抱怨,你见天的在外面跑船,她在家给你守着这个家,你也不能对不起她呀。再说了,大舅哥可不是好惹的。”林大姆也忍不住了,出言提醒。在她看来林小婶是再好不过的女人了,贤惠的紧,就是人太懦弱,才会被欺负成这样也不闹腾。

“她能说什么,我们成亲都十多年了,她只为林家生下两个女儿,虽说爹娘都不介意,可是没有男孩怎么行呢,以后都没人为我披麻戴孝,死了也没人祭拜。我今年都33了,也不年轻了,不抓紧点,生不出了怎么办。”林克方越说越大声,越来越觉得自己有理了。

“你也知道自己33了,也不是孩子了,怎么做事这么不着调。说什么没人祭拜,你那么多的侄子,他们还能不管你吗?我也不想再说你,你好好安排好,莫让爹娘不高兴,也别让弟妹受委屈。至于那个女人,你自己看着办吧。”林克宁对于自己这个任性的弟弟也不知道如何教导了。直接撂担子不干了,再说,自己的弟弟也是个大人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第二天一早,一大家子都聚在了老屋,林爷爷先是带着男人们进了老屋的大厅,将所有的长辈的牌位擦拭了一遍之后摆放在大厅的正中间,台子下面再摆一张桌子放置祭品。受到潮汕地区风俗的影响,祭品也和当地清明扫墓用的祭品差不多,首先是三牲,包括一只完整的白煮鸡,一条蒸好的大鱼,一条煮熟的五花肉;然后是果品,这个时节没有很多的水果,只有桃子和梨子,还有橄榄;最后是茶和酒,还有纸钱香烛。

女人们是不可以祭拜的,但是她们也是要早起忙碌的,很多的事情其实还是女人来做的,林奶奶早早起来准备好祭品,林大姆就在旁边打下手,先是要将鸡和猪肉煮熟,将鱼收拾好蒸上,还要将家里的盆盆碗碗拿出来。等男人们去祭拜的时候,她们则要开始准备午饭了。

所以所有的女人都在外边忙活,林大姆和林小婶正在蒸粿仔,林母则是做些小菜,林秀卿和林秀如姐妹则在清洗碗筷杯盘,林秀芝和林秀悦则在擦桌子,摆凳子,秀珠和秀乐则在厨房打下手,端菜等等。秀欣正在屋里呼呼大睡呢!那个叫卡罗的女人就被吩咐去看着小秀欣了。

等到祭拜完成,祭品就被烹煮,鸡直接白切,鱼则要重新加工,要将在锅里煎一下之后红烧,猪肉则是卤香之后切片,蒸好的粿仔会切成细条,其实各地的方言不同,这种东西,在潮汕地区就是粿条,在广州就是河粉,在外省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名字呢!

按照潮汕一贯的作风,要将切好的粿条煮熟之后加入煮鸡和猪肉的汤里,加些香菜和葱作佐料。加上林母做的几个小菜,两张桌子摆的满满的。

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是林爷爷林奶奶最开心的时候之一了,这时候他们的三个儿子会拖家带口的聚在一起,看着儿子们干活,儿媳妇们忙活饭菜,孩子们也都懂事地帮忙,他们还是很开心的,也能大大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对于这个,林爷爷其实没有确切的说明过,因为他们迁徙的地方太多了,先前还在江南一带居住过不短的一段时间,也算是第二个故乡了……

男人们聚在一起就是聊聊地里的活,聊聊下面的打算,女人们则更多的是八卦一下村里的大小事等等的。不过今年就有新话题了,因为林秀珠成亲在即。

“爹娘,秀珠出门是在5天后,要不你们这次就跟着一起过去好了,省的到时候还要再包一条船,而且有我们照顾着,也更放心了。”林克宁极力想要说服自己的爹娘跟着一起去。

“好,我收拾一下,明日就和你一起过去。”林爷爷也干脆,知道儿子的心思,索性不纠缠就答应了。

“大伯,我也要跟着去!”秀如和壮灿都想跟着,早点去玩。

“大家都去,这一次除了细婶要留在家里照顾家里,细叔要去出海了,壮烨要留下来上工,阿梅要忙壮烨的亲事,其他人都跟着一起去了,我们包条大船!”大家直接忽略了卡罗,也没人提起她。

“哦!太好啦!!”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好不容易有一次出门的机会,大家都很欢乐!

等大家都吃完饭,收拾完饭桌之后,就回了各自的房间,林克宁一家都在林爷爷林奶奶那里休息。林克宁出门去定船,林大姆在家和林奶奶商量着家里的安排,开解着林奶奶。

“娘,你就别太计较了,人也带回来了,难道要他退回去?我们好好对阿燕就好了,”林大姆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话有些苍白,但是毕竟是丈夫的弟弟,她也不能指责太过,“当务之急是要让阿燕好好调养身子,养好了才能生个男孩。”

“反正我就只认阿燕当媳妇的,那个南洋女人休想养着孩子,若是生了,就抱过来给我,我给他养。”林奶奶还是很气愤,“我就是看不得那个女人的狐媚样子,巴巴的跟着克方,也不知道规矩。”

“再□□着就好了,您也别当着细叔的面说他,反正细叔也不会带着她去跑船,到时候再慢慢教就好了。”林大姆安慰林奶奶,“我这次给秀珠安排了8床被子,4床厚的,4床薄的,还有两个子孙桶,两个脚桶,还有一些零碎的小东西装了一箱子。二叔从南洋带来的布我只给了两批,不过首饰就全部都给了,还有克宁自己打的一个大的木柜子和两个箱子。”林大姆开始转移话题,她也不想再说那个女人了。

“我也给秀珠准备了一些添箱的,我想着还是要备些个绣品的,我就给准备了12张手帕,12个荷包,12张鞋面。应该也是够的了。”林奶奶的绣工十分了得,不禁会一些北面的绣法,来了潮州之后,也学会了当地的绣法。

“那敢情好啊,那可是好有面子的事呢!”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清明就这样过去了!

第10章

清晨,雾气还未完全散去,朦胧的阳光正是温和的时候,小船行走的并不快,秀卿靠着自己的父亲坐在船头。吹着江风,小船不停地行走,两岸的景色不断变换,船夫的吆喝声,远处的歌声,交织成一片。

“爹爹,你当初和娘成亲之前认识吗?”秀卿看着自己的爹爹,突然就是想和爹爹聊聊天,她迫切的需要一个和美的故事来冲刷小叔带来的冲击。“还是说爹爹和娘也是媒人介绍的。”潮汕地区大多数都是盲婚哑嫁,婚前谁也不认识谁。这也是整个时代的一种特色,不过听说在京城,开放的人家也会在灯会的时候让孩子们出去,也算是变相的相亲会吧,大家看对眼的就会留下相关的联系的方式,男方就会到女方那里去提亲了呢!

“那年我才5岁,晋地战乱,各地又都是农民起义,到处都不安宁。我们就离家去到了江南,江南的生活很好,我们也过得不错。但是好景不长,几年过去之后也开始乱了,所以你爷爷就说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定居下来,最后就选了这里。”林父凝视远方,想起在晋地的家,“然后我们就跟着你爷爷一起向南迁徙一直到这里,起初看什么什么都是陌生的,话也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