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炮灰替反派皇子养崽[穿书](137)

作者: 冬月青 阅读记录

一顿留别宴也算融洽。

不日,沈初便去了鸿胪寺。

鸿胪寺主掌外宾之事,官衙设在皇宫的西南边,再南边便是给各国使臣设置的驿馆。长官鸿胪寺卿为从三品,设鸿胪寺少卿一人,下面还有鸿胪寺丞、主簿以及一众吏事,和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比起来,人数不多,日常琐务也不繁杂,只是各国使臣觐见时要繁忙很多。

大概就属于那种闲的时候清闲,忙的时候要忙死,而紧接着,马上就是万国来朝,这个节骨眼调到鸿胪寺,可真不算轻省差事。

现任鸿胪寺卿为李汝熠,乃宗室皇亲,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坐在案桌后面的八仙椅上,一副矜贵慵懒的模样,凤眼薄唇,和李狄还有几分相似,大概都是天家血脉的特征,颇为俊美。

瞧见沈初笑得跟只狐狸一样,“陛下真是体恤下臣啊,眼瞧着万国来朝就要近了,就给我派了沈大人这么个得力助手,真是再好不过了。”

说着朝边上站着的一名中年男子道,“刘寺丞啊,你将万国来朝的相关事宜都交给沈少卿吧,之后那些什么烦人的找太常寺交接仪典啊、找太仆寺置好车马啊,谈不下来的都和沈少卿禀告。”

说着又对沈初道,“沈少卿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问刘寺丞。他是鸿胪寺的老人了,一应事务都熟悉得很呢。”

沈初一头雾水,怎么感觉他才初来乍到,这李寺卿就要当甩手掌柜了呢。

一旁的刘寺丞比他更急,“大人啊,这沈少卿初来乍到,我们也准备了一段时日了,全数由沈少卿接过去,怕有不妥。”

李汝熠挑了挑眉,瞥了他一眼,“你是不信陛下的眼光呢,还是不信我们沈大人啊?”

“沈大人可是连扬州巡盐这样的烫手山芋都给安置妥当了,还能应付不了这万国来朝?这些有什么难办的,不过就是些鸡毛蒜皮、推诿扯皮,我看我们沈少卿还是大材小用了呢。”

这么大顶帽子扣下来,刘寺丞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心里想着自己就多做点吧,以往李寺卿也基本是个甩手掌柜,就是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这些摆谱不买账的时候,出来撑一下场面,毕竟是宗室皇亲,这些人也不能不给几分薄面。想来以沈初的云王义子和状元身份,多少应该也会起点作用。

沈初却是觉得这李寺卿可真是个人物,不知是想给他下马威呢还是纯粹太懒了。当然,后来他发现这人纯粹就是懒。

不过就值点卯就是干活的,他老老实实干活就得了,万国来朝这么大的事,上有李寺卿顶着,下有刘寺丞和一众吏事安排,他也没啥可怵的。

思及此,他给刘寺丞恭敬道了个礼,“往后还要刘寺丞多指教了。”

刘寺丞虽然对沈初心里有点打鼓,但看他这个态度还是很乐意的,忙恭敬回道,“不敢、不敢,有什么事沈少卿只管吩咐就成。”

一番介绍后,李寺丞便让他们退下了。

沈初本以为自己还要先熟悉下鸿胪寺事务,结果没想到直接被刘寺丞赶鸭子上架,下午便带他去了太常寺,交涉万国来朝的仪典问题。

太常寺主管祭祀大朝会仪典之类,诸如是什么流程、该如何布置,以及什么时候奏什么乐,诸国使臣行什么礼。

鸿胪寺听着主外宾事务,其实主要就是接待诸国来使。这种邦交,实质性的贸易往来和边关政令,都是由天子和内阁来定,没鸿胪寺什么事。但是如果衣食住行这种接待问题没处理好,尤其是两国邦交紧张的时候,就是想找个由头,吃的住的哪里不对,稍有疏忽怠慢,就是出来背锅的事。

不过,这种差事都是赏罚分明的,只要不出什么篓子,经过一场大朝会,总会受个嘉奖啥的。

太常寺掌祭祀、宗庙礼仪,下设太卜署、太医署、太乐署、鼓吹署、禀牺署、汾祠署共六署,与鸿胪寺一般,卿、少卿、丞各一人,不过下面的人就多了,朝廷上下,从天子到百官乃至皇亲国戚一般都不敢得罪的存在。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一事,关乎天地与社稷,从君王到百姓都不敢不敬畏,连带着从事祭祀的人员都带有一丝神秘和尊贵,即使是禀牺署宰牛的或汾祠署洒扫的,旁人也不敢轻慢。

更别说这太卜署观天象、掌卜筮,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算日子,从祭祀出征到大婚行丧,或科举取士、朝宴众飨,只要涉及国家社稷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算个吉凶出来。寻常人就算不信,也不敢得罪他们得了个谶语,平白给自己添堵。还有太医署,从君王到后妃,或是勋贵人家,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谁人没个头疼脑热的毛病,都要请太医来看才放心。

上一篇:小夫郎 下一篇:七零知青在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