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1095)

皇帝上前紧紧地拉住了宁王的手,一双眼睛圆睁:“张家和成王都反了。”到现在他也不知道成王带兵去了哪里,是投奔了宋成暄还是找个地方藏匿起来,找准时机也来争抢皇位。

“早知道,简王时朕就该杀了他,”皇帝望着宁王,仿佛有很多话想要说,“朕信了他,放他回成王府,依旧让他做宗正寺,他就是这样回报朕的。

这些叛党,早晚有一日朕要将他们都抓起来,将他们开膛破肚都去喂狗。”

宁王打了个哆嗦,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真的被这样杀了,那可太恶心了,他绝不会这样做,宁王吞咽了一口,安安静静地处置不是更好吗?何必弄得满手血腥。

“宁王,”皇帝一年期盼,“你是朕的肱股之臣,大周江山能不能保住,就要看你的了。”

“皇上放心,”宁王看着狼狈的皇帝,突然之间信心倍增,“大周江山会安然无恙,祖宗基业不会丢。

只要您来了这里,天下就太平了,再也不会有争斗了。”

皇帝听到这话,心中一阵感动。

宁王扶着皇帝前行:“凤阳是个好地方,太祖爷在这里起事,我们大周的皇陵也在此处,这里颇为僻静适合安养,皇上这一路来想必也累了,我让人收拾了院子,皇上先去歇歇。”

皇帝长长地舒了口气,还好他将宁王派来凤阳,凤阳虽然离东南近,但是没有被战祸波及。

守城的将士十分英武,看着不输王师,尤其是宁王带来的人,一个个沉默地立在那里,面色平静而肃穆,可见凤阳城中军法严明。

皇帝不禁感叹道:“当年简王谋反,凤阳大火,没想到短短几年之间就恢复成这般模样,宁王功不可没。”希望京城经过这次浩劫之后,也能很快就恢复如初。

“臣来到凤阳之后也有这样的感慨,也许这就是置于死地而后生,”宁王道,“已经被逼的无路可走,不得不如此行事。”

皇帝总觉得宁王的话意有所指,却一时想不清楚。

宁王接着道:“微臣不敢居功,这兵马操练微臣不懂,的确不是微臣之功,都是……朝廷培植的人手。”

皇帝已经十分疲累,不想与宁王争论这些,他现在只知道,凤阳的兵马足够他调动,张家一时之间无可奈何。

走进一处院落中,余江等人搀扶着皇帝去梳洗、更衣。

厨房中也端来了简单的饭食。

用过了饭,皇帝的精神好了许多,他看向宁王:“东南没有兵马前来吗?”

宁王摇头。

皇帝皱眉:“这附近可有战事?”

宁王再次摇头:“没有,南边一片太平,各州、府开始安置从北方而来的百姓。”

“为何?”皇帝不禁喃喃地道。

宁王道:“城池关卡加强防卫,尽量避免更多百姓被战事波及,凤阳的兵马也是如此,护卫周围的州府。”

明明整个大周乱成一团,为何这里如此安稳,而且他只是命凤阳守军抵抗东南军队,没有让他们按兵不动,护卫周围州府,皇帝不禁多了几分疑惑。

“皇上先歇息片刻吧。”冯顺上前劝说。

宁王起身告退。

看着宁王的背影,皇帝陷入思量之中,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宁王不再畏畏缩缩,甚至露出几分干练,他曾来过凤阳,这次再入城中,感觉这个凤阳已经变得和从前十分不同,到底哪里不一样,他又说不清楚。

第七百九十八章 没有机会

皇帝安稳地睡了一觉,他许久没有这样好好地歇过了。

凤阳给他的感觉真的很好,这里的关卡虽然重兵把守,但是民众却没有因此惊慌,街面上还是繁华一片。

这就是他的大周,他暂时能够忘却张家、魏王党和鞑靼带给他的忧虑。

“皇上。”

深夜里,冯顺将皇帝唤醒。

皇帝睁开眼睛,有些紧张地道:“有什么事?”

外面没有任何的响动,好像整座城都沉沉地睡去。

“皇上,这里有些不太对,”冯顺道,“我们带来的亲军被宁王带走之后就没有再回来,而且这院子里侍奉的下人也十分的谨慎,无论奴婢问什么他们都不肯说。”

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波折,此时此刻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这样的话,他皱起眉头:“宁王安排亲卫去歇着了,余江呢?他们也不在院子里吗?”

冯顺道:“在。”

余江他们在就好。

皇帝松口气:“不用惊慌,明日朕再去问宁王。”

冯顺向窗外看去:“皇上,这凤阳的军队仿佛比向朝廷报备的要多,您不觉得很奇怪吗?凤阳兵强马壮,宁王何时有统兵之才,现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的亲军本就不多,若是被人算计,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