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228)

徐清欢想要问的,妇人全都说了出来,而且是那么的自然,就像是在闲话家常。

徐清欢忽然很敬佩这妇人,虽说她从当年的劫难中逃生,想必这些年也是战战兢兢地生活,可她脸上却找不到半点惊慌的模样,反而是如水般的平静。

不等徐清欢说话,那妇人又开口:“徐大小姐称呼我韩氏就好了。”

韩氏,一个不远不近的称呼。

韩氏会这样说,不是要与她见外,而是现在的情形,这样的称呼最为合适。

安义侯道:“其实就在你跟我说起聂荣的事时,我就有了警觉,我从前没听说聂荣夫妻在外还有一个养女,不过我又想,这些涉及到聂家的家事,我们外人不知也合乎情理,不过既然要将谋反案旧事重提,总归还是让人担忧……”

安义侯说到这里,韩氏抬起头:“侯爷早几日就想让我离京,但这次进京我本就是为恩哥治病的,恩哥的病还没有好,长途跋涉恐怕他的身子会吃不消,我就想着不如再看看情形,或许不会有什么事……”

安义侯道:“今天我听说聂荣的事传得人尽皆知,就怀疑张家另有所谋。”

所以父亲才会连夜过来让韩氏收拾东西离开。

“父亲忧虑的没错,”徐清欢道,“我怀疑从一开始,我们就被人算计了。”

韩氏停下了手中的针线静静地听着,她的手却将孩子的衣服攥得更紧了些。

徐清欢道:“有人早就知道父亲救出了蒋将军的女儿,江知忆不过就是个引子,将所有人的目光引向安义侯府。”

安义侯看向徐清欢:“你是说,江知忆是被人指使的。”

“不,”徐清欢摇头,“也许她也被蒙在鼓里。”虽然江知忆的事她还需要再去查清楚,但是道观里的何苗氏已经引起了她的怀疑。

何苗氏说的那些话里面有太多的蹊跷,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婆婆,历尽千辛万苦赶到京中来,仿佛事先知晓十几年前的案子会被翻出来似的。

太巧合了。

而且当年的大火与谋反案有关,提起谋反案,何苗氏没有半点的惧怕。

当时她顾着查案,完全将何苗氏忽略了,可如果何苗氏另有图谋,她到底想要什么呢?

……

宋成暄走进宋家的小院子。

他刚刚从刑部衙门里回来,身上还沾着大牢里潮湿的气息。

书房的桌案上摆着他今天要处置的文书,宋成暄简单地看了看,抬起头问永夜:“还有没有别的事?”

“没了,”永夜躬身道,“都在这里了。”

宋成暄点点头,永夜慢慢地退了下去。

打开东南送来的信函仔细看了一遍,宋成暄准备给军师回信,提起手中的毛笔,他脑海中却浮现出今日在刑部听到的消息。

有人泄露了案情,京中现在都知晓了江知忆是聂荣的养女。

这股风恐怕是冲着安义侯府去的。

她应该感觉到了吧!

刑部有意向他询问安义侯府的事,他没有直面回答,这只是一个开始,恐怕用不了多久,案情就会有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她准备要怎么办?

夜静悄悄的,就像静悄悄的安义侯府,看来安义侯府是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了。

因为徐清欢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不会帮安义侯府,所以她也没有让人来向他打听,刑部那边是不是有什么动静。

宋成暄脑海中浮现出徐清欢那微微翘起的下颌,当遇见有人故意要害安义侯府时,她是绝不会向任何人、任何事低头。

她是要与张家硬碰硬了。

第一百五十章 交情

安义侯府的地位和张家自然相差悬殊。

张玉琮和两个哥哥相比虽然在学识上弱了些,却也算鞍前马后为张家劳心劳力,如今张玉琮出了事,到了要紧的关头张家不会置之不理。

张家向安义侯府下手,自然是手中已经握了安义侯的短处。

无论怎么看,安义侯府都落了下风,就算拼尽全力也不一定就能有绝对的胜算。

“公子,顺天府的黄大人来了。”

这么晚了,黄清和还会登门。

永夜将黄清和请进了书房中,黄清和看起来精神尚可,只是嘴角起了水泡,一双眼睛里满是红血丝。

也难怪黄清和如此,今天一早就被刑部、大理寺官员质问,是否在查案中泄露了重要的案情。

黄清和在各位大人面前,将开始查案到如今的所有事说了个仔细,不时地回答各位大人的询问,一天下来难免会焦躁,黄清和已经尽量稳住自己的心神,不至于让自己乱了思绪。

黄清和向宋成暄见礼。

两个人坐下来,宋家下人端了茶,然后将书房门轻轻地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