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235)

许昌荣不安地动了动身子:“私运重要,魏王谋反案也重要,如果真有人暗中谋事,借此机会大动干戈,你们谁能承担得起?内忧外患哪个都不能大意。”

这一次宋成暄没有反驳,而是躬身道:“大人说的是。”

李煦站在那里看着宋成暄的一举一动,许大人显然已经落了下风,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内忧外患哪个都不能大意。”

这话说的没错,不过这个“内忧”指的是谁?

所谓的魏王余孽,还是想要一手遮天的张家。

张家私运为的是一己之利,损害的是大周的利益,被朝廷发现之后,张家不但没有悔过的意思,还妄图一手遮天。

三法司会审是皇上在朝会上的决定,如果皇上都斗不过张家,那么这江山又到底是谁家的。

有时候赢就是输,输才是真的赢,宋成暄已经搬出了可能会祸国殃民的大战,张家还毫无惧意,那么张家就是真真正正的祸患。

宋成暄站在这里说出这样一番话,是与徐大小姐事先商量好的?安义侯府这样危机的时刻,两人若仍旧联手,那是不是代表安义侯有意将宋成暄做乘龙快婿。

果然如此也没什么惊讶的,宋成暄其人也算有勇有谋,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安义侯府看上他合乎情理。

李煦忽然想到徐清欢对他的防备和拒绝,父亲第一次上门,她如同对待仇敌般半点不留情面。

她如此聪明、冷静的人怎会如此。

直到现在他依旧没有找到答案。

“大人。”衙差上前与黄清和耳语几句。

许昌荣看过去:“出了什么事?”

黄清和禀告:“仵作找到了被江知忆挪走另行安葬的尸身。”

照江知忆的说法,挪走的尸身是聂夫人和孩子的。

黄清和道:“那些尸身和江知忆所说大部分相同,只是多了一根小臂骨。”

许昌荣道:“那有什么奇怪,过了那么多年,尸身挪来挪去有些出入也很寻常,再说那江氏的话本就不足为信。”

黄清和仿佛陷入了思量:“多出来的是个孩子的臂骨,那天晚上还有个孩子一起被烧死,可不知什么原因,有人挪走了孩子的尸骨。”

究竟是什么原因独独挪走那孩子的尸骨,这样做的人在遮掩什么?

第一百五十五章 好心情

听到黄清和的话,宋成暄心中忽然轻松许多,那种感觉就像是立在船头,看着倭寇不远处的大船,心中已经有了攻打倭寇的计策。

看来她找到了蛛丝马迹,案情应该很快又会有进展。

衙差摆好椅子,宋成暄踱步过去坐下低头饮茶。

李煦看过去,只见宋成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这屋子里所有的事仿佛都再与他无关,偶尔抬起眼睛时,目光幽深,神色自持,任凭屋子里的人长篇大论说个不停,他好像全都没有入耳,与方才的积极应对十分不同。

到底因为什么事让宋成暄有了这样大的变化。

李煦也拿起茶来喝,然后轻轻地转着杯子,他怀疑宋成暄已经从方才衙差的禀告中揣摩到了一些消息,知晓此案有了转机。

直到许昌荣说的口干舌燥,今日的论案仿佛也要结束了。

“大人,有人送了封密信来。”

众人即将散去,衙差上前恭谨地递了一封信函。

许昌荣眼睛一亮,他有种预感,张大人让他等待的就应该是这封信函,只要有了这封信,此案就任由他们左右。

许昌荣将信接在手中,然后迫不及待地看起来,这样看下去心中越是欢喜,要不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能露出破绽,他已经笑出声来。

果然是张大人,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我就说一定有问题,”许昌荣整个人都变得自信满满,他仰起头,看向众人道,“此案诸位大人先不要过问了,事关朝中大事,我要先进宫禀告皇上,一切等皇上定夺。”

说完这些,许昌荣一双眼睛盯在黄清和脸上:“你也不必往下查了,等候旨意吧!”

许昌荣起身要拂袖而去。

御史心中一沉,立即上前阻拦:“皇上命三法司会审,许大人有什么话不能与我们说?”

许昌荣沉着脸:“方才我说了诸位不肯听,如今就等着聆听圣意吧!”

黄清和眼看着许昌荣走了出去,他不由自主地攥住了手,看样子张家人已经动手了,这桩案子到底会怎么样?

他想要上前阻拦许昌荣,却也知道是徒劳,难道张家这样一插手,一切就成定局了吗?

……

宫中。

张玉琮已经在勤政殿外站了许久,皇上还没有召见他的意思。

但是他相信很快事情就会有转机。

“张大人,”冯顺带着几个小内侍走过来,“皇上今日不欲传召任何人,不过张大人等了这么久,皇上格外开恩,恩准张大人在大殿里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