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251)

虽说徐氏还是个小姑娘,可她用起来却一点不觉得可惜,复仇本来就要不择手段,尤其徐氏还将王允大人告入了大牢,光凭这一点,徐氏就该死,只不过在徐氏死之前,先要物尽其用。

安义侯府和张家早就对立,其中到底有什么缘由她不知道,也不关心,她只要清楚,他们闹得越厉害,她就越要高兴。

果然案子慢慢有了进展,张家的行径终于暴露在众人面前。

私运硝石,这样的大罪,张家怎么能全身而退,她终于要尝到大仇得报的滋味儿。

可让他们没料到的是,安义侯府和徐氏突然之间不再查案了,仿佛已经向张家屈服,这桩案子也没有了那种焦灼的感觉,这些变化超出了他们预料。

她不可能不慌乱,她恨不能立即去找王允大人仔细问问,接下里他们应该怎么做。

安义侯府眼见就要靠不住了,难道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从他们手中溜走?

何苗氏愈发不能心安,即便抬头看着那一脸从容的元始天尊神像,整个人也如被火烹般难受。

何苗氏仿佛能闻到一股腐臭的味道,就在这被香烛熏染的道观中,竟然还有这样的气味儿。

就像是刚刚从土中挖出的尸身,散发着那种腐败的死气,她的亲人一夜之间全都变成这个模样。

偷偷将亲人的尸身重新收殓之后,她时常会梦见那些黑漆漆的骨头和那股令人作呕的味道。

她不是厌弃亲人的尸骨,她是愤恨将亲人变成这个模样的人。

那个人就是张玉琮。

何苗氏想到这里再也忍不住,立即起身四处寻找那恶臭的来源,终于就在那盛放灯油的坛子里,她看到了一只死老鼠。

何苗氏皱起眉头,那原本佝偻的身子突然挺直起来,她快步上前搬起坛子,将坛子连同那老鼠一并丢入河中。

看着那坛子在河面上消失不见,何苗氏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可她低头看到自己布满皱纹的手,又忍不住心潮起伏,她不能就这样等着张家再度脱身,如果真是这样,她苟活于世又有什么意义,她必须要亲自动手,只是她要仔细想一想,向谁下手会更好。

……

张玉琮心中有些隐隐地担忧,虽然现在看来,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不管是三法司还是皇上那里,都明显地偏着张家。

皇上也没有召他再去问话,张家所有的职司都照常,只有二哥来提醒他,这桩案子还是不能大意,尤其是最近他应该更加谨慎行事,安义侯貌似低头服软,可未必就是这样。

二哥说的不无道理,按照他的推论皇上现在应该将安义侯捉了起来,朝廷放下他的案子开始审问安义侯藏匿的那个妇人。

可皇上看了那封密信之后,到现在还没有向安义侯动手,难不成就因为安义侯自己请罪,一切就这样算了?

这不像是皇上的性子,皇上也不该这样去想。

诛杀反贼永远都是第一位的,绝不可大意,否则就会让他们死灰复燃。

如果不是被这桩案子缠身,他早就已经旁敲侧击地提醒皇上。

张玉琮刚想到这里,张忠进门禀告:“老爷,已经查清楚了,安义侯府大小姐前几日去了城外一处乱葬岗,当年衙门就是将那些人埋在此处。”

张玉琮微微抬起眼睛:“你说的是……”

张忠道:“就是十几年前跟聂氏一起死的那些人。”

安义侯府怎么会查到这件事,真是冤家路窄,这个徐家偏偏要跟他过不去,从私运到当年的案子,只要他担忧的事,他们都咬住不放。

“她查到什么没有?”

张忠想了想才谨慎地道:“没有。”

张玉琮放下心来。

可是张忠下一句话,又让张玉琮惊诧不已。

张忠道:“那些人的尸骨没有了,当年死去的那些人都不见了。”

张玉琮额头青筋浮动,死死地盯着张忠:“你再说一遍。”

张忠道:“安义侯府大小姐先去了长公主府,然后带着人去了那些人的埋骨之处,看样子是想要将那些人的尸骨挖出来查看,可是他们什么都没有挖到。

我也觉得奇怪,怀疑是他们找错了地方,就带着几个人去探查了一番,徐大小姐没有找错地方,那些尸骨就是没有了。”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张玉琮仔细回想整件事,他有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从聂荣那养女开始,有人在故意翻十几年前的事,开始他以为是魏王党的余孽,接下来所有矛头明确指向安义侯。

可如果真的是安义侯,又怎么解释那些尸身去了哪里。

安义侯就算为魏王鸣不平,也不会藏匿那些人的尸体,更何况当年那件事,安义侯根本就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