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314)

谢远想明白这些,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慌乱没有任何的用处,他要想方设法扭转局面才行。

可现在他如同深陷泥沼之中,姑姑对他已经有了猜忌,他做的越多反而越可疑,除非有个信任他的人能够帮他。

不是帮他脱困,而是要将这桩案子查清。

谢远看向管事妈妈:“我可以不出门,但是姑姑要见我一面,告诉我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管事妈妈只是道:“二爷听王妃的就好,王妃不会害您的。”

谢远深吸一口气:“我相信姑姑不会害我,但是我今日与人越好了去吃茶,总不好就这样爽约。”

管事妈妈道:“二爷约了谁,奴婢让人去告罪。”

谢远抿了抿嘴唇:“让人取两盒龙井送去安义侯府,给安义侯世子爷,就说我改日再去拜会他。”

安义侯世子爷能在船中说出那样一番话,想必知道他的意思,上次他与安义侯世子在王府相遇,现在他这番举动应该也不会引人怀疑。

谢远忽然觉得庆幸,多亏在此之前他与安义侯世子爷相识,否则他还真的只能束手待毙了。

管事妈妈点点头:“这个简单,奴婢立即就去办。”

谢远转身走回了屋子。

……

天黑之前,宋成暄住进了驿馆。

驿丞收拾出了干净的房间,然后躬身道:“您好好歇着,若有吩咐只管叫我们。”

宋成暄点点头。

屋子里的人退下去,宋成暄坐在了椅子上,周围一片安静,他抬眼看向窗外。

暮色沉沉,他心中竟然生出几分离愁,好像丢了什么东西在京中似的。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管

“公子,先梳洗吧!”

随从端了水上来。

宋成暄起身净了脸,就开始坐下来看公文。

屋子里只有宋成暄翻看文书的声音,站在旁边的永夜感觉到气氛有些低沉,其实从前公子也是这样,有时候一天也不会说一句话,也许是这些日子不知不觉间公子有了些变化,现在突然恢复原样,他就觉得不太习惯。

唉。

永夜从心里叹了口气,来京城之前,他心中说不出的忐忑,生怕会出什么差错,现在离开了……他又怀念起来,其实京城挺不错的。

到底为什么不错,他说不上来,比如京城有徐大小姐。

想到这里,永夜又偷看了一眼公子,公子会不会也怀念在京城的生活,他们还会不会再来。

“公子,赵统来迎公子了。”

赵统是宋成暄一手带出来的人,如今被薛沉提拔成校尉,因为骁勇善战,在泉州水师中颇有声望,这次宋成暄离开泉州,赵统也想要跟随,却因为有官职在身,在外行走颇为不便,宋成暄就将他留给了薛沉。

说话间,两个身影进了屋子。

宋成暄抬起眼睛看过去,目光落在走在前面那人的脸上,神情微微一滞:“军师,你怎么来了。”

薛沉急切地将宋成暄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公子,你可真是要将我急死了。”

当日公子离开泉州时,他们说的很清楚,只要探明西北的情形,公子立即就会回到东南,现在他们应该一心经营泉州,养精蓄锐,尽量不要插手外面的事。

如今的大周政权不稳,各种势力暗中交手,可谓是错综复杂,万一不小心卷入其中,就要疲于应付各种事端,对泉州来说绝对是有弊无利。

虽说他是军师,但有些时候思量的还不如公子透彻,他知道用不着多嘱咐,公子绝不会出半点的差错。

哪知事情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公子不但没有按时回来,而且还在京中查起了案子,他真是捏了一把汗,要知道洪传庭那老奸巨猾的家伙,早就惦记着公子,想要提拔公子为大周效命,万一借着这次机会将公子调离了泉州,那他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终于熬到了案子审结,好在洪传庭也还算克制,没耍出什么花样来跟他抢人,他立即写信给公子,请公子务必立即回东南,没想到公子的回信说,他还要留在京城彻查常州私运案。

得知此事,他恨不得能立即出现在公子面前进行规劝。

常州私运案,牵扯到了张玉琮,公子现在还不能直面张家,虽然心中万分焦急,但他表面上是泉州的水师总兵,就这样丢下一切离开泉州,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问题,他只得一边写信规劝,一边暗中安排以防万一。

在泉州的日子,他是度日如年,公子却好像十分冷静,还让人送信命他准备好船只和人手,以防倭寇来袭。

永夜将门关好。

宋成暄将薛沉迎到一旁坐下。

“公子,”薛沉到现在也不明白,“您为何要冒这个险,您此行若是出半点差错,可真就要了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