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335)

谢云的笑声在大牢里响起。

黄清和转身离开,躲在角落里的徐清欢也跟着黄清和一起走了出去。

“徐大小姐提起王允背后之人,我还有些怀疑,总觉得那人不一定存在,”黄清和说着抿了抿嘴唇,“如今看谢云这般,现在我也觉得是有一个人在操纵着他们。

那人能够掌控王允,知晓西北的战事,并且对张玉琮在常州的私运生意一清二楚,可见此人身份不低。”

徐清欢道:“除了这些,那人对当年的魏王案也了如指掌。”

黄清和更加郑重:“可能在魏王案时,他就身居高位,又或者他让王允和手下人,将一切查明才加以利用。”所以不光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很多人都有嫌疑。

徐清欢没有说话,前世李煦追查了那么久,那人就像是水中的一轮明月,看得到却抓不着。

今生她会这样容易就将那人的真面目揭开吗?

就好像是博弈,终于她吃掉了对方一颗棋子,乘胜追击就能揭开那人的真面目。

黄清和道:“现在只要追查谢云案的线索,应该会有进展。”

“希望如此。”

徐清欢离开了顺天府,坐上马车,徐清欢闭上眼睛思量一切,不知为何她总觉得黑暗中有一双眼睛在看着她,然后露出嘲弄的笑容。

她会不会是哪里做错了,如果能有一个人与她一起整理线索,或许……

徐清欢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宋成暄的面容。

查案遇到难题,她还真的很想念宋成暄,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醒她,如果宋成暄在这里她会轻松许多。

他现在应该已经身在泉州。

大战一触即发,她被谢云的案子绊住,可能无法去常州了。

徐清欢思量到这里,外面传来声音道:“大小姐,宫中来人了。”

徐清欢掀开帘子,一眼看到了站在外面的内侍。

“安义侯府大小姐,”内侍道,“太后娘娘请您过去说话,事不宜迟,您就跟着咱家走吧。”

……

慈宁宫内。

太后娘娘坐在软榻上,看起来心情很是不错。

宫人手中捧着托盘,锦缎、头面一应俱全,徐清欢行礼谢恩:“臣女谢太后恩赏。”

“起来吧,”太后道,“不必拘礼了,哀家告诉你蓉晓之事,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将案情查明,还将那罪魁祸首下了大狱。”

说到这里,太后微微点了点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徐清欢低头道:“此案还有许多疑点,要等顺天府取到证物才能定案。”

“慢慢来,”太后道,“这已是很不容易,哀家很喜欢你这样的孩子,若是有时间可以常常进宫陪哀家说说话。”

徐清欢应了一声。

从慈宁宫中出来,徐清欢跟着内侍前行。

刚刚跨过两个宫门,徐清欢一眼看到一顶小轿停在那里,几乎没有思量,她立即向后退了两步。

慈宁宫乃先皇后妃居住之地,是个清净之处,离宫门比东西后宫还要稍远些,平日里内命妇坐肩舆前来,年长的皇亲女眷会以小轿代步一段距离,似她这样的外官之女,只能徒步前行。

如今有一顶轿子在此处,要么是有人等着太后娘娘召见,要么是有意的安排。

无论哪一样,她都不能贸然靠近,应该事先问清楚。

徐清欢想着正要问内侍,内侍却已经先开口:“大小姐不必惊慌,这顶轿子是给您乘坐的。”

“无功不受禄,”徐清欢道,“照例不该如此。”

“那也不一定,人生际遇谁能说得清楚。”一个人说着话走过来。

徐清欢抬起头,看到了一张笑脸。

那是皇上身边的内侍冯顺。

“徐大小姐,”冯顺笑道,“您这一看就是富贵荣华的面相,说不得将来还有更大的赏赐。”

第二百二十七章 定局

徐清欢低下头,仿佛不敢与冯顺对视。

冯顺抬起头看了看天:“天色不错,既然轿子已经抬来了,徐大小姐就不要再推辞。”

徐清欢似是没有读懂冯顺的意思:“请问中官,臣女愚钝,不知这是谁的赏赐。”

冯顺颇有深意地一笑。

立即有内侍来催促:“徐大小姐请吧!”

徐清欢这才跟着内侍上前,坐上了那轿子,只不过从始到终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轿子平稳地抬起来,就向前面走去,没有再发生任何事。

冯顺看着那轿子消失在眼前,然后带人回去进了皇帝休息的大殿。

皇帝正聚精会神地写字,冯顺不敢说话,只站在一旁候着,等到皇帝放下手中的笔,他才拿了一块巾子上前侍奉。

“都发生什么事了?”皇帝问过去。

“没有,”冯顺低声道,“安义侯府大小姐开始有些惊讶,问了问奴婢这是谁的赏赐,然后就让内侍服侍着上了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