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343)

宋成暄回到大帐时,天色已经黑下来,账内点燃了灯烛,他坐下来看面前的沙盘,账外只能听到巡逻士兵的脚步声。

“公子,”赵统走进军帐禀告,“有海商前来打听我们捉到的那几个海盗的消息。”

宋成暄抬起眼睛:“他们认识那些海盗?”

赵统道:“只说前些日子被海盗夺了些船只,生怕海盗用的是他们的船,我们查问下去,他们会不好解释,干脆前来报备,并且送来最近这段日子被夺船只的数量,以供我们查问。”

赵统递过一本册子。

“人呢?”宋成暄问过去。

赵统道:“就在大营外候着。”

宋成暄淡淡地道:“将海盗的人头带出去让他们辨认。”

赵统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了营帐。

大帐重新安静下来,宋成暄看向桌面上那封信函,是张真人让人带回来的,信上说,她在京中抓住了谢云,然后追查到了太平府。

太平府中没有谢家的产业,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只是此时的太平府因为有常州人逃难避祸,那些搬迁的海商家人中混进去了些来历不明之人。

也只有她会想着去查这些吧。

大多数人就算去了太平府,恐怕也想不到这一点。

宋成暄思量着,走出大帐,一路走出了营地。

营地之外,依稀看到了赵统的身影。

赵统正在与那些商贾说话,看到了不远处宋成暄的身影,没想到公子会亲自前来,大约是放心不下这些商贾,生怕其中有什么内情吧,赵统回过神来,看向那几个商贾:“你们可见到了这些海盗乘坐的船只?”

商贾立即道:“不曾。”

赵统皱起眉头:“既然不曾,何故有这样的怀疑?”心里有鬼之人才会听到些消息就惴惴不安。

感觉到对面的军爷态度更加冷下来,商贾不敢怠慢立即道:“军爷不知,太平府出了事,现在是人人自危,恐怕被当成那白龙王的同党,我们这些海商这些年已经是苟延残喘,再有些风浪,只怕就活不下去了。”

赵统没有说话。

商贾接着道:“常州的海商在太平府被捉了,因为他们的家人中混进了身份不明之人,现在朝廷怀疑海商与那倭人勾结。

想起来真是凶险啊,辛亏朝廷现在就查出来,牵连的人并不多,若是日后才闹出来,所有前往太平府的人都会有嫌疑,到时候我们岂非都要百口莫辩,说到底我们都是被那谢云欺骗。”

商贾心中又是害怕又是慌乱,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知晓的那些事和心中的担忧一股脑地倒了出来:“闹出了这等事,我们也不敢再怠慢,将家中上下全都彻查一遍,有关海商的事半点不能放过。

即便今日没有这海盗乘船前来,我们也是准备将那文册递交给将军,也算是有个报备。”

赵统听了明白,吩咐道:“那些海盗的人头你们可都看清了?真的不认识?”

“不认识,”商贾吓得面色苍白,不停地摆手,“我们在海上走商,多是托的船管事,自己哪有去过几次,真的见过这样的海盗只怕命都没了,绝不会站在这里。”

赵统见商贾的神情不似在撒谎,他转头去看公子,只见公子转身准备离开,赵统就要将商贾遣走。

只听那商贾又补充了一句:“将军放心,我们晓得那些倭人是故意要将我们拖下水,让我们百口莫辩,不得不受人驱使,所以我们海商都万分小心,只要发现半点的苗头立即就会禀告您或是府衙。”

商贾说完这些准备退下,只听一个冰冷的声音道:“是谁让你来说这些话的?”

商贾心中一慌,抬起头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那里,他们立即低下头不敢与他直视,他们知道泉州军中有一位宋大人,身经百战,用兵如神,年纪轻轻甚是英伟,乃是总兵最为器重之人,来之前就听说宋大人在这里,现在见此人如此威势,定然是那位大人无疑。

商贾更多了几分恭敬:“没……没有谁说的……只是经此一事,我们都……都不敢怠慢,不愿在这个关节再出纰漏。”

宋成暄的声音更为低沉:“递交文册,将家中上下彻查,是你自己这样做,还是所有海商都如此?”

商贾道:“常州海商大多都如此。”

宋成暄眯起眼睛。

商贾忽然明白宋大人要问的是什么:“太平府出事之后,我们本来乱成一团,人人自危,不知怎么办才好,是七夫人出面将大家招在一起,说了这些话,只要我们自己不乱,也就不会给人可乘之机。”

七夫人是常州有名的大海商。

经过了这样的风波,海商自然会想到要自救,只不过他们的反应有些快,而且颇有章法,他才会怀疑有人从旁指点,有些像她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