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706)

人人都以为他是被逼如此,其实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为此他可以隐忍几年,甚至十几年,直到能够达到目的。

皇帝眼睛中的凌厉一闪而过,他弯下腰去搀扶李煦:“朕的江山就需要爱卿这样的良才。”

李煦起身再次行礼:“微臣愿为皇上分忧,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好,”皇帝仿佛有些动容,“如今虽然拿下了张玉慈,北疆还有张玉弛,听说李爱卿家中也在北方,你对北疆可有了解?那庾家如何?燕山卫如何?”

李煦道:“张家在北疆养就不少嫡系,地位不易撼动,北疆大部分将领已经臣服于张玉弛,只有少数如庾家这般的武将世家,对外戚向来有所防备,恐怕与其来往密切将来会有危险。”

皇帝点点头:“接着说。”

李煦道:“皇上想要动张玉弛,就要用北疆的将领,现在时机不成熟,东南刚刚打过仗,西北广平侯之死会有一乱,朝廷必须要有所防备,北疆需要徐徐图之,皇上加派人手去北疆,先做安排,将来找到时机里再将北疆从张家手中收回。”

皇帝重新走回御座,不过他却没有坐下,而是沉声道:“朕想要李卿回到北方为官,不知李卿可愿意?”

皇帝仿佛是在询问,声音却笃定。

李煦重新跪下来。

……

从宫中出来,李煦牵着马走在大街上,他走出家门的时候,就已经谋算好,这一路要如何前行。

虽然有些波折,但是达到了最终的结果。

皇上的信任对他来说十分重要,这是他回到北方谋事的依仗。

不知为何,走到了这一步,他内心中十分平静,他的思量,他的抱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去倾诉。

几辆马车从他面前驰过。

好像这条路不远处就是安义侯府,而这些马车,带着这么多东西……

是宋家前去下聘了吗?

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世特别篇 后悔

“侯爷。”

天刚刚亮,李煦就一身甲胄出现在校场上,李煦身后是一队轻骑,校场上的将士望着那威武的骑兵眼睛中满是骄傲的神情。

李家有这样一支骑兵队伍,能在战事开始就取得先机。

李煦刚刚来北方的时候,不过就是一个文官,谁都没有想过这样的人能够带兵打仗,后来大家才得知,早在入仕之前,李煦就已经进军营历练,而他的报国之心也是由此而生。

北方的官员和民众都知道,李侯本是皇上最信任的人,来到北疆之后,拼尽全力想要保一方太平,不惜劳苦为国为民,不但操练兵马抵抗外敌,还亲自下地扶犁帮民众耕种粮食,为了北疆的太平,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甚至被皇上厌弃、猜疑,百般无奈之下李夫人留在了京中做质。

可怜李侯夫妻常年分离,到现在李侯仍旧膝下无子。

李侯这样忍辱负重,不但发生什么事,北疆的将士和民众都愿与李侯站在一起。

李煦出现之后,校场的气氛明显为之一变,每个人变得更加振奋。

“继续操练。”李煦的声音不高却传遍了整个校场。

骑兵列阵,步兵互相格斗,所有人挥汗如雨,都是要假以时日能够跟着李侯冲锋陷阵。

李煦站在高台上,低头看着所有人。

“煦儿,”李长琰大步走过来,“看看我们李家军如何?这都是我们多年积攒下来的人马,我们有今日的局面真是不容易啊。”

李煦点了点头。

“不止如此,今年北方年景好,百姓都收获了不少,”李长琰说到这里微微一顿,“可惜,朝廷赋税太重,不知道又要让我们交多少,好在北方的土地瞒报了一部分,不过照这样下去只怕对我们不利啊,现在我们兵强马壮,不能再耗下去了。”

李煦没有说话,他的心思都在一封从京城寄来的家书上。

清欢病重,想要回到北疆。

“你是不是在想徐氏?”李长琰皱起眉头,“不是爹觉得她不好,只是感叹她不懂你啊,这些年她在京城享福,忘记了你在北疆苦寒之地,更忘记了北疆的将士们啊。

我听说她几乎日日进宫陪伴太后,宫中宴席不断,身边都是那些富贵人家的女眷,早就不将你放在心上了。”

“父亲不能这样说,”李煦道,“清欢是因为皇上忌惮我,不得已才留在京中。”

李长琰冷哼一声:“她是安义侯府的大小姐,受不得那些苦,早在北疆的时候就是如此,虽说回京是无可奈何,说不得她心中正欢喜。

既然嫁来北方,就该为你筹谋,哪家的妻室不都是如此,当年……你娶她时,我心中就不快,仿佛我们李家高攀了安义侯府,其实她父兄早就亡故,娘家没有依仗,你虽说成了亲,却与孤身一人没有任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