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773)

顺阳郡王道:“王爷可想好了,我们该如何支持宋大人?”

宁王没想到顺阳郡王现在就让他履行诺言,宁王为难起来,现在他能做些什么?

“王爷拿一张名帖给宋大人,万一事急从权需要王爷帮忙……这也算是王爷的一片心意。”

宁王从怀里拿出名帖:“这……有何用?”

顺阳郡王接下来:“有时说话未免不便,有这名帖,王爷就知道事情紧急,必须要王爷出面帮忙。”

宁王点了点头,一张小小的名帖也没什么……可为什么他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顺阳郡王找了个机会走出成王府,将怀里的几张名帖都递给等在外面的齐德芳:“将这些交给徐大小姐。”

就像徐大小姐说的那样,此案事关重大,不知会查到哪一步,有些人惯会见风使舵,不牢牢握住他们一些把柄,还真的放心不下。

现在有了这些东西,宁王就算有什么小心思,也要先想一想,会不会被他反咬一口。

顺阳郡王叹气,他也是不得已,必须要多拉些人上船,这样这条船才会更加平稳。

……

宫中。

皇帝听程如海禀告案情。

皇帝将手中的奏折丢在桌案上:“朕早就知道,皇亲国戚中有人包藏祸心,成王表面上对朕恭敬,背地里不知在用什么手段。”

程如海道:“趁着这个案子,将整个宗室都查个清清楚楚,皇上就能将宗室都握在手心里。”

皇帝没有说话,抬起头看程如海:“徐家和宋成暄可有异动?”

程如海低声道:“现在还没有。”

“朕听说一件事,”皇帝目光微沉,“宋成暄的双亲是离开京城时被贼匪所杀,而且恰好是在魏王谋反案时……”

程如海听到这话不禁有些惊诧,皇上怎么会注意宋家的事,而且知晓的如此清楚。

“皇上,”程如海道,“微臣立即就去查。”

“要记得朕只相信天子门生,”皇帝道,“任何疑点都不能错过,但是不要被宋家和徐家察觉。”

程如海应了一声,他虽然不知这代表了什么,但只要皇上交代的必然非同小可。

程如海慢慢退了出去。

皇帝站起身来,在大殿中慢慢踱步,半晌他才看向冯顺:“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当年魏王府有人逃了出去?”

第五百四十章 猜到

冯顺不知该怎么说。

“皇上,奴婢不敢妄言,”冯顺低头,“当年魏王谋反,先皇立即命人抓捕反贼,事后清点过反贼的尸身,刑部、宗正寺都有案宗可查……”

冯顺说完这话看向皇帝,皇帝仍旧静默地站在那里,他抿了抿嘴唇:“不过……也不能排除真的有人浑水摸鱼,不过魏王死在宫中,当年奴婢见过魏王的尸身,其他人……”

冯顺就算再有胆子,也不敢继续说下去。

皇帝转过头看向冯顺:“你还记得那个魏贼世子吗?”

冯顺思量片刻:“奴婢那时候刚刚入宫,魏……贼父子进宫本就不多,奴婢就远远地看过一眼。”

皇帝冷冷地道:“魏贼一家被诛杀了十几年,朕早就不记得那些罪人是什么模样了。”这样的罪人,他怎么可能放在心上,现在他是大周的皇帝,大周臣民都要敬服于他。

皇帝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魏贼被杀时的情形,他陪着父皇坐在大殿中,看到一些熟悉的宫人被捉起来,听到宫人惨叫的声音。

父皇说的对,即便他们父子站在这里,父皇坐在龙椅之上,也并不安稳,只有牢牢地握住权柄,制住那些居心叵测的臣子,才能做真正的皇帝,这句话他不敢忘记。

登基时他年纪尚小,要仰仗张家,张家做的事他都记在心里,待到他羽翼丰满他自然会惩戒张家,太后娘娘想要救张家,也被他几句话赶回了慈宁宫。

皇帝目光一盛,眼前浮起一个模糊的影子,那人与他年纪相仿,个子却比他高些,宫中宴席之上,他规矩地坐在那里,神情平和、自然,不见半点的紧张,带给他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是皇嗣,身份高那人一等,可他却找不到那种凌驾于那人之上的感觉。

还好之后魏贼一家被杀,那人自然也跟着死了。

现在却有宫人招认,魏王谋反时有人出宫送信,魏王府可能有人还活着,活着的人是谁?魏王妃?世子?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护卫或是奴婢?不可能是奴婢和护卫,否则那宫人不会如此说。

皇帝眯起眼睛,看向冯顺:“你带着几个亲信,不要惊动任何人,亲自去审问那宫人,核实她说的话。”

冯顺就要退下去。

皇帝道:“传旨,命礼部、吏部侍郎进宫,朕要嘉奖功臣,让他们好好为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