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齐欢(961)

从前来大周的那些官员是眼高于顶,看不起辽东都司,至少脸面上还过得去。

现在的宋成暄却不加遮掩,若是宋都督敢再多说一句,不要怪他翻脸不认人。

宋成暄接着道:“一个不能抵御外敌的都司,确实没有任何用处。”

“你……”马都督听到这话也忍不住怒目。

宋成暄接着道:“当年高宗时开设辽东都司,不断增设卫所,几乎倾尽国力想要稳固辽东,赐下宝船几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只更是数以百计,泉州、常州卫所到现在提及此事,还满心羡慕。

稳固辽东被高宗当做重中之重的国事。”

马都督垂下头,当年的辽东都司的确如此,守住辽东都司,大周的北方即可稳固,可现在不同了,自从先皇时开始,辽东都司渐渐没落,没有人才没有军资,让他们如何支撑?大周朝内早就有传言说,辽东每年需要大量军资,拖累了朝廷,奴儿干却不能给大周带来任何的好处。

用三百八十四个卫所守一个辽东,对于大周来说根本不值得。

辽东都司已经成为鸡肋,早晚会被朝廷舍弃,朝廷少了辽东拖累,其他各处的卫所、边疆重镇日子都会好过些。

马都督咬牙,额头上的青筋突突乱跳:“我们守着大周北大门,却无人知晓我们的艰辛,那些官员任意说道,却忘记了太祖、高宗为了拿下辽东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从辽东到京城不过之隔一个山海卫,真的丢了辽东,将来北方局势必然成为朝廷最大的祸患。”

“看来马都督已经醒酒了,”宋成暄看过去,“这样放下身段向朝廷乞讨能得来多少好处?当年的泉州卫所比之金州卫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朝廷有人提出要撤掉水师,可如今谁敢小视泉州。

既然设立辽东都司是为了稳固辽东,只要让朝廷发现辽东都司的重要,谁敢又敢薄待辽东都司,眼下北疆将有一场大乱。

福船、苍山船、火器都会有,就看马都督能为辽东都司抢到多少。”

马都督身上的酒意已经散的干干净净:“宋都督说北疆会有战事?”

宋成暄点头:“就在奴儿干都司。”

宋成暄说着,用那双幽深的眼眸与马都督对视:“这几年奴儿干都司各部战事不断,北疆又有不少奴儿干都司的传言,事出必有因,若是能查出实情,稳住奴儿干各部族,抓出离间大周与辽东的人,辽东都司不但能立下大功,还能振奋卫所军心,一举数得。

掌管住辽东,想要军备就不必再去乞讨……马都督以为我说的对不对?”

宋成暄抬起头看看天空:“时辰差不多了,马都督也该回去歇着了。”

说完这话,宋成暄转身向内院走去。

马都督看着宋成暄的背影。

“宋大人留步,”马都督道,“我还有些事请教。”他以为乞讨已经是很不要脸的事,但听了宋都督一席话,他却觉得宋都督的脸皮也许比他更厚。

他真的要好好讨教一番。

“宋都督在北方得的那些粮食……”

“已经送去常州了。”

马都督不禁心中感叹:“我们辽东都司也缺粮。”

宋成暄正色道:“你可以自己去筹备。”

马都督脸一沉,说什么筹备,分明就是抢。

……

“大爷和马都督一起去书房了。”

徐清欢点点头。

看来是哥俩好了。

“我们也动身吧!”今晚她也有很重要的事要做。

看看那位绣娘夜里会不会有客前去。

第七百零五章 抓个正着

一处小院子。

屋里还亮着灯光,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坐在那里穿针引线,很快一朵朵梅花出现在她手下。

丫鬟上前服侍:“您歇一会儿吧,灯太暗,别伤了眼睛。”

苏青摇摇头:“还早,再绣一会儿。”马都督的宴席应该才结束,她需要静静的等待,一切安静下来,他才会上门。

她相信,在马都督府上见到她之后,他一定会找上来。

苏青看向桌子上的沙漏,还是放下了手中的针线,带着丫鬟向厨房走去。

点好了灶火,不一会儿功夫就煮了碗汤面。

苏青净了手,重新整理好衣衫,就听到了敲门声。

老仆人上前应声,拉开两扇大门,紧接着一个高大的人影走了进来。

苏青缓缓前行,走到那人面前行礼:“莫老爷。”

小丫鬟拿来一盏灯,清晰地映照着莫脱的脸。

莫脱就要说话,苏青道:“莫老爷先进屋说话。”

苏青说完自己先向屋子里走去。

莫脱迟疑片刻,抬脚跟上前。

进门刚刚坐下,莫脱还没说话,一碗热腾腾的面就端到了莫脱面前,莫脱在宴席上只吃了酒,方才又与儿子生了气,看到这面条立即感觉到饥肠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