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住西泠余姓苏(118)

作者: 苏泠西 阅读记录

说起来“博闻强识”这个词儿,我倒是想起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一句话:“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事实上,孔明先生虽然娴于辞令,这个是实打实的,什么舌战群儒啊,什么骂死王朗啊,都是他娴于辞令的标识物,可是在我看来他老人家却并不是明于治乱。如果让孔明的时光后置四百年左右,他能读到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的话,也许他会明白如何为政。我想孔明可能也没有理解《尚书?大禹谟》里的那句帝王心经吧:“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乾隆皇帝读懂了,大笔一挥,将“允执厥中”四个大字制匾高悬于中和殿。孔明没有很好的解决益州、荆州和东州集团的相互利益,尤其是在处理李严和封赏等问题上的做法,实则埋下了祸笔。

说起来武侯祠里的人物封谥并非孔明的最高,刘备是汉昭烈皇帝,关羽是汉寿亭侯,这可都比孔明的武乡侯要高啊。(同样是侯爵,在汉代由高到低是:亭侯,乡侯,县侯。)整个祭祀庙堂称之为武侯祠,可见《三国演义》这部造神的妖书是多么的流行啊!

不过我对这幅楹联很是推崇:“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一则“攻心为上”。二则“六出祁山”这样的事情,哎,只能长叹一声罢了!

至于那副流传甚广的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我更觉得是无稽之谈,纯粹是糊弄人的一番演讲,只不过对刘备很有利而已,故而被刘备的宣传机构大肆宣扬,后代更是借着正统思想大加赞许,极具溢美之词。您是否想过,隆中对里的三分之计纯粹是诸葛亮的一厢情愿之事,在那个称王称霸的年代里,谁还会等着拱手相让,北面称臣呢?东吴也是有野心的!

在朝拜昭烈殿的时候,细细端详了一下殿堂上的匾额楹联,很多名言警句我就不赘述了,当时我蓦地想起了一则现场楹联里没有的、刘禹锡的诗句:“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我想这两句诗才能配得上昭烈殿里的那块匾----“业绍高光”。怎奈,刘禹锡的这首诗的后面几句就有些不恭敬了,全诗如下: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也许是我的感慨太多了吧,从大门进过二门走到昭烈殿,又把这首《蜀先主庙》的诗一背诵,当场就看到ymm和wmm开始摇头了,好在cgg人品极佳,虽然也不知道我在给他们讲什么,但总是给我一副很认真听的样子,起码很给力哦,果真“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呵呵。

看他们几个这样子,我也懒得给他们充当导游了,大致将景点敷衍一番,也不必劳心伤怀的给他们分析楹联匾额,倒也清闲。只不过,那天天空飘着雨,时有时无,却总是阴沉沉的,偌大的殿堂也同样黑漆漆的,肃杀悲凉之感不思已至,不过却很符合我的心情。

拱手行礼,拜别关公和昭烈帝,辞别了武侯祠,辞别了成都。

-----------------------------------

扯句番外的番外吧,就算是小常识贴吧好了,呵呵。

行拱手礼的时候,一定要左手在上,扶抱右手,这样才是正确的行礼姿势;否则啊,那就是在行"凶礼",只要丧礼的时候才右手在上。

第121章

这个游记番外就不写了,至于其他地方以后有机会再聊吧。但却总忘不掉那康定城的溜溜调,牢记那跑马扬鞭的热辣辣小情歌。

抱歉亲们,再插一句:是我年老了?还是我跟不上时代了?抑或是现在的孩子太疯狂了?妈妈咪呀,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众目睽睽,他们却无视旁人,居然玩起了前戏,还那么大的尺度!周末k歌太无语,哎!

言归正传,话续前文。

买房子这事儿,张箫一点主意都不给出,我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在张箫他们家对面的新楼盘里买吧,给自己和张箫的理由是相离近,相见欢;给爸妈的理由是交通便利,方便他们公干。能顾及这么周全的主意,我都佩服我自己了,呵呵。

那段时间我和张箫的课余生活就是张罗装修家,和相爱的人一起构筑爱巢,那是一种绝美秒的事情,记得莫文蔚有一首歌,好像是电影《大话西游》里的插曲“未了情”,里面有这么一句:佳偶共连理,共对是多么美。词儿是新的,曲子却是借用了贺绿汀的“天涯歌”,很妙。别人看《大话西游》在笑,我看过之后却哭了,爱一个人好难,长相思守更难,好好珍惜眼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