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不是我没有[互穿](96)

作者: 七星茶茶包 阅读记录

导演:“你们之中是不是有人曾经来过这里?”

不然怎么能这么快的安排好打卡的顺序。

几位嘉宾笑而不语,孙同济深藏功与名。

不过在安排景点的时候,他们也不是一帆风顺。

在这几个景点之中,他们需要花费最多时间的是天弘山。

天弘山作为K市的最高峰,徒步的话光是正常登顶就需要三四个小时。

当然,为了方便游客们,天弘山不仅设置了接驳车和缆车,甚至还有观光电梯。

只是节目组心脏得很,有一个打卡的地方既没有设置在山脚,也没有设置在山顶,反而设置在山中间的一个地方。

按照正常(lan)人的方法游览,就是在山脚坐观光接驳车或者走一小段路后坐缆车,到达半山腰再走一小段路后乘坐观光电梯到达山顶。

问题是打卡点所在的地方就在缆车和观光接驳车的中段。

接驳车是直达的,中间不提供停靠服务;更别提在空中的缆车了:他们又不能带着降落伞在半道跳伞下来。

而节目组最让他们嫌弃的地方是,这个打卡点不偏不倚就在正中间,无论他们是直接走过去,还是先坐缆车上山再折返,都是一样的。

看完打卡须知后,顾清做了个总结:“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到达山顶,在山顶打卡后坐电梯下来,然后一路走下山。”

在下山的途中经过打卡点顺便打卡,打完之后继续走下山。

“不知道打卡的顺序能不能换,”江玖突发奇想:“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如果我们现在山下的打卡点打了卡再去山顶打卡,可以吗?”

其余四个人听见江玖的话也纷纷表示赞同,最主要的是大家肯定在最开始的时候活力满满,先把难的事做了,之后都有代步工具,简直再好不过。

见耳返里没有听见节目组的反对意见,嘉宾们眼前一亮:不是不行,就意味着行咯?

昨晚查了一下资料的孙同济弱弱出声:“好像不是很行。”

他这话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连本来在小本本上记录后期灵感的编导也抬头看向导演手里的平板,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孙同济被这么多人盯着也不需,他淡定地解释道:“我昨天查……我看天弘山旅游攻略的时候,有很多游客都提到过这一点。”

天弘山前半段的上山路和下山路是不一样的,两边都算得上是单行道。

但不知道当年修建山路的人是怎么想的,上山步行的路修得特别难爬,反而下山的路很好走。

大多数既想自己走走又不想太辛苦的人,都会选择乘坐交通工具上山,然后慢慢走下山。

龚雅清听见这话后微微皱眉,倒是任文星听见后第一反应和别人不一样:“有多难?”

有多难……孙同济也不知道具体有多难。

他回忆了一下资料里的内容,简单地解释了一下。

江玖听他描述完,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他们难,那随行的人肯定更难。

而且听孙同济的描述也不是特别特别难,上山的时候精神好些完全是没问题的。

还没等他说出口,任文星就不怀好意地来了一句:“那我们走路上山吧,毕竟我们要迎难而上。”

说完这句话他看了一眼跟在后面的节目组的车辆,收回目光的时候和江玖的视线对上后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你懂的”的笑容。

在座的各位都被节目组伤害过,很快也想明白了中间的逻辑。

只是顾清提出疑问:“导演完全可以不上山啊?”

实际上如果节目组足够心大,甚至除了摄影师之外可以只让一个随行编导和一个医护人员跟上来。

心中敲着小算盘的江玖和任文星:“……”

对哦,导演直接不爬山也可以啊。

看他们貌似打算放弃这个想法后,随行的摄影师松了口气。

要是他们打算爬上山,那最难做的肯定不是导演,而是他们这些负重的人。

虽说拍这种旅行综艺都习惯东奔西走了,但谁也不会嫌工作太轻松去找罪受不是?

商量完行程后他们决定把爬山事宜安排到第二天,也打消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想法,老老实实地按照顾清所说的最佳方案来实行。

当天晚上下班后,随行摄影师们聚在一起聊天,有个师傅忍不住感叹:“虽然一直担心会有人研发出像小说里说的那种直播球让我们失业,但说实在话,今天他们说要走难路的时候我还挺希望是直播球来录制的。”

别的师傅们心有戚戚然地点头,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要经常往外跑,同行之间的群里也会时不时分享各个地区的情况,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经去过天弘山,有的人听说过天弘山的大名,对这个“上山难”都略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