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农(323)

作者: 鬼屋夜游 阅读记录

光头青嘘嘘的,不是想象中油光锃亮的样子,有四十多岁,没胡子,眉毛有点儿稀稀拉拉,皮肤很黑,而且皱纹不少,本来应该是圆脸,但由于人很削瘦,所以看着变成了椭圆脸。身材不高,比我还矮小些,宽大的衲衣袈裟一穿,有种风一吹就能吹跑的感觉。气质很安详,眼皮低垂,上台很客气的先冲我行了个合十礼:“贫僧玄奘,见过三七道长。”嗯,有点儿口音,怕是天竺待久了,大唐话说起来还不太习惯。

赶紧规规矩矩行个稽首礼:“贫道三七,见过玄奘大师。”

心里很佩服玄奘和尚,人家能步行万里,远涉天竺求学,然后毅然决然的回国,光这份坚定的信念,就是我望尘莫及的。要是放在平时,我肯定得要个签名啥的。偶像啊

可如今这场面,这么干肯定不行的。唉——咋办呢?突然想到玄奘的徒弟了,赶紧探头望望,看看有没有什么毛脸儿雷公嘴的和尚,或者是长鼻大耳,大腹便便的那个

哦没有,真没有心里失望,看来闻名遐迩的孙大圣真的只是笔下人物了。

俩人一人一个蒲团坐好,玄奘双手合十,冲我问道:“不知今日三七道长欲辩何题?”

“呃……”我看看玄奘,心想你问我我也不知道不是。然后无奈的说道:“不知玄奘大师在天竺学的是何佛法?”

“贫僧所学乃大乘佛法”玄奘答道。

“恕贫道孤陋寡闻,未曾了解这大乘佛法,如果大师不弃,可否先说说这大乘法佛的佛理,让贫道长长见识?”我一副好学宝宝,谦虚求教的样子。

“这大乘佛法,从未在中原流传,三七道长不知亦是情理之中,既然如此,贫僧逾越了。”玄奘挺谦虚,冲我微微点头,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大乘法佛的佛理。

所谓大乘佛法与如今流传的小乘佛法区别不少。

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如果说小乘佛法是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那么大乘佛法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持“八正道”正法(即“修三学持八道”)。而大乘佛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最后,从佛理上说,大乘与小乘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小乘主张“我空法有”,简单解释就是否定主观,部分承认客观,略带唯物主义思想。而大乘主张“人法两空”,全面否定主观与客观,认为关于客观事物“空”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因而是“空”。事物现象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而已,即“性空幻有”。

玄奘神采飞扬,口若悬河的讲了有大半个时辰,台下那些和尚跟很多人都听的如醉如痴,直到玄奘停口不言,仍然意犹未尽,满脸热切的看这玄奘和尚。

玄奘冲我微微合十道:“大乘佛法,奥妙无穷,贫僧才疏学浅,也只是略有所得而已。三七道长若是有意,到可与贫僧共同参悟。”

有点儿目瞪口呆,先不说对佛学感冒不感冒,就是玄奘和尚这份学识,这份口才,那就是我得一百二十度仰望的看出来了,今儿绝对不能铺开了乱扯,言多必失,咱肚子里这点儿东西,拿出来不够人家两下掰扯的。得找到重点,寻求突破,然后再说。

“玄奘大师,您讲的佛理虽深,但却是照本宣科而已,只要假以时日,大师将这些经书译出,大家都读得到。是非对错,自有评论,三七虽然不才,却也不屑就这些表面文字多费周章。大师一路西行经年,身感体悟之下,必对佛理有所参悟,三七所感兴趣者,乃大师所悟之佛理也,还望大师不吝赐教”我遗憾的摇摇头,装着一副镇定的看着玄奘。

台下顿时一片议论之声,更有玄奘的粉丝嘘声不断。

可是玄奘却又是惊讶,又是激动的看看我,合十行礼道:“三七道长果然法理精深。确如道长所言,法不自悟,乃假法。**有形,而法理无形,纵将**倒背如流,却不去自身体悟者,学非所学也道长果然高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