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贵女(1347)

作者: 三春景 阅读记录

再一个就是三公九卿中受刘彻器重的人了。

张汤此时是御史大夫,乃副丞相…丞相成为摆设的如今,他又深受天子信任,加之本人乃是法家人物,出了名的强势。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他就是事实上的丞相!

这个时候,很多重大国策上都能看到他的影子——他提出的东西符合刘彻的口味,刘彻愿意用他!由此,他自然到达了人臣所能达到的权力顶峰。

卖官这个策略,其中确实有他的影子。

不管这个主意好或坏,反正最终受到了刘彻的认可…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后世读史书的人看到‘卖官’两个字,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蛋了,但是身处这个时代,倒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大逆不道’或者糟糕透顶的主意。

后世能够接受的卖官,大概是卖官身…有这么个官的品级,但实际上就是个名声而已——这显然是卖官业务熟练,而且卖官弊端显现的非常明显了之后才有的搞法。一开始大家卖官,是很淳朴的,说是卖官,就是实实在在的‘官’。

想想看,反正这个时候的官员绝大部分也是世袭的,老子是官,儿子一般也能当官。所谓孝廉制度,能举荐上的有几人?

这种情况下,愿意买官的,一则真的有钱,估计不能是文盲(有钱自然能上学,学习成绩好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考虑到此时的文盲率,这些人成为公务员,似乎确实有资格…只是之前没有门路,这才没得做官机会而已。

二则,因为爹是当官的,所以自己能当官…这难道比因为家里有钱,所以自己能当官高贵?有人还说前者的家学渊源更好,然而事实是,除开极少数真正的世家大族,前者真不比后者好!

反正这个时代的主流是世袭…靠钱上位在后世看来非常混账,但在这个时代,真不比主流的上位规则落后。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现在觉得难以想象的事情,用过去的眼光看,事情就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这样说起来,日后汉灵帝西园卖官,这也算是老刘家的传统艺能了…

实际上,汉灵帝最乱来的地方是,三公九卿这种级别的官职也敢卖!至于在他之前,老刘家卖官的多了去了,甚至有专门的‘赀官’制度,说白了就是靠钱当官制度,不一样一直运行着?只是这种‘赀官’,可以买到的都是低级官位。等于是给了人一个机会,如果做的好,就有机会晋升,最终做到真正的大官也不是不能。

事实上,历史上的桑弘羊就是靠家里花钱当上侍中,然后步入官场的(那个时候刘彻刚刚登基,侍中这个官职还不值钱,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能够花钱买到这个职位)。

现在,朝廷是一直有‘赀官’的!而张汤想要靠卖官大肆敛财,至少解决现阶段的财政问题,那就不能不温不火地卖官了——按照他的计划,这次放开的官吏,其实主要是‘吏’的名额会很多。

对于一些人来说,‘吏’不是官,根本看不上。但对于更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这是一个可以拿工资的职位,少归少,但只要不犯错,就能一直拿,直到退休。

相比之下,为此花的钱一次性挺多的,但算账就能知道,其实是赚了的。

另一方面,这也是步入官场的开始…开局不算好,但总算开局了!不少人肯定是有出人头地的梦想的…

然而,这个操作确实能够搞到钱没错,但背后隐含的麻烦也很明显。先不说卖官卖的这么光明正大,已经加入官僚队伍的既得利益群体会不会有意见,也不说朝野会不会有非议。

就说一点,现在收钱一时爽,日后给公务员发工资的时候怎么说!

官僚队伍突然扩大这么多,这意味着每个月会多一笔开销…长久来看就是负担。

张汤不知道这一点吗?不,他知道。不只是他知道,包括刘彻,包括每一个参与讨论这项策略的官员,其实都能想到——就算想不到的,在其他人提醒之下也能想到了。

但这个问题就跟有些人明知道分期的利息很高,还是要用分期一样。

将来的麻烦将来再说,现在得先把眼前的事给应付过去。

又是一次朝会之后,众朝臣散去,刘彻留下几个重臣商量事情。先把最要紧的事情说完,刘彻又问起了前段时间山东水患的赈灾情况。

“启禀陛下,青州水患已尽力赈济贫民…州郡粮仓已尽力开放,民间富者也多借贷…只是水患严重,并非寻常…如今边郡多地而少人,已拟迁去百姓。另,南方亦能收容百姓。只是若往北方边郡去,负担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