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家的长孙媳(1223)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她心里又惊又疑,察看一番,终于发觉说话声竟然是通过桌子旁半人高的瓷瓮传出。

她摒息宁神一阵听,又才发觉是弘复帝和圣慈太后在交谈。

原来是圣慈太后的本家曹国公府闹出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故。

要说清这事儿,话就得说回数月之前了,秦王还在福建监政

时,秦王妃有户远亲来了京城欲投靠王府打秋风,偏巧呢又是和曹国公府的一个族中子弟同行,因那时秦王、秦王妃都不在京中,曹国公府又还拿不准秦王会否能够得储,本着“万一”的心态,便收容了那一家人。

那家人是一家四口,家主论辈份该当秦王妃唤声叔父,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经考取了秀才,女儿更是生得姿容妍丽,曹国公府也是从寒微起步,这么多年了都没习惯世家大族那般约束子弟的礼教,于是家中有个儿郎便看中了那女孩儿,曹国公夫妇也默许了孙儿和那女孩私相授受眉目传情,他们想的是万一秦王得了储位,也不是不能联姻。

怎知秦王竟是第一个败下阵来,曹国公便心生反悔,再也不提这话。

又怎知他家孙儿竟然早早和那女孩儿生米煮成了熟饭,偷偷行了周公之礼。

那家人怎肯甘休?不过曹国公府一直咬死不承认,那家人见自己没有证据,也不好把这事往秦王跟前捅,毕竟秦王憾失储位,这会儿子也没有实力敢与圣慈太后的本家抗争。

谁也没有料到,那女孩儿竟然珠胎暗结,这会儿子已经是大腹便便了,那家人才给曹公府下了最后通牒,说曹国公府若然还是不肯认账,他们只好告知秦王、王妃,秦王想必也忍不下这口窝囊气。

曹国公也不肯忍这口窝囊气,却怕事情闹大了会被皇上责处,所以才交待曹国公夫人趁着这回宫宴,赶紧把这事告诉圣慈太后,让圣慈太后说服皇上宽恕曹国公府一回,逼慑秦王息事宁人。

圣慈太后是眼看大典之后皇上就会携同太子祭告宗庙,生怕秦王先下手为墙先把这件事声张,让曹国公府处于不利,所以才赶忙请皇上去撷芳湖上一谈,怎知隔墙有耳,竟被陶芳林无意间窥听得知。

不过上一世的陶芳林认为这事和她无关,自然不可能声张开罪圣慈太后。

但这一世,她大觉可以利用珍珑妙处算计春归。

这一世陶芳林因为曾经在寿康宫小住一段,也随了圣慈太后来万岁山避暑,出于对珍珑妙处的好奇,她一早就来这里摸清了奇妙之处。

原来先帝不仅是在撷芳湖上构建了这么一处迷宫卦阵,为了用作游戏,还在隔厢里设伏了听瓮,游戏时将宫人分作两队,分别从东、西边门进入,宫人可以通过听瓮侦察“敌方”动静,判断路径避免狭路相逢,又或是短兵相接时占先手伏击,唯有居中的一间隔厢,作为定向,没有设置听瓮以为区别。

也就是说在定向的隔厢,听不见其余隔厢的动静,但在里头说话,任一隔厢都能听见定向隔厢的言语。

陶芳林确定弘复帝和圣慈太后当年不是在定向的隔厢里,因为她后来亲眼目睹弘复帝和圣慈太后是经西廊离开,判断这母子二人,应当是在靠近西廊边门的某间隔厢密谈。

所以她才故意将春归引去定向隔厢,好让弘复帝与圣慈太后听闻那件悚人听闻的秘辛——太子殿下竟然对臣子之妻心生觑觎之情!

------------

第708章 逼出实情

陶芳林一点不会担心这件事端会影响太子,因为今日刚刚举行册封大典,弘复帝无论如何也不会朝令夕改作出废储的决定,且这件事毕竟是她一方之言,连顾氏都不敢承认附和,弘复帝当然也不会轻信太子果然色令智昏,即便是责问太子,太子又怎会承认呢?

可只要皇上心存疑虑,担忧太子日后会被女色所误做出为天下人不容之谬错,就绝对不会放任不理。

最佳的方式就斩草除根,先铲除顾氏这么个祸患,就不用担心日后会有祸殃。

弘复帝只要圣意已决,赵兰庭固然为顾氏求情也无丝毫用处,他总不至于豁出性命与前程为代价搭救顾氏,且即便他有这样的念头,在弘复帝看来,天下社稷的份量也远远重于一介臣子。

要是太子亲自求情,顾氏便会死得更快。

至于太子会否迁怒自己?陶芳林一点也不担心。

慢说弘复帝与圣慈太后不可能泄露如何得知这件秘辛,即便是泄露,她怎能未卜先知弘复帝和圣慈太后的行踪?这件事故在旁人眼里,根本不可能为她所设计,就连圣慈太后也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的怀疑。

宫宴当日,是圣慈太后急着要脱身去和弘复帝密商,才开口想要将她支离,她无非是提出想和顾氏多多亲近而已,根本就不知圣慈太后择定和弘复帝见面之地是在珍珑妙处,所以这件事情在弘复帝和圣慈太后看来便即巧合,圣慈太后又还执念于将她腹中胎儿,日后养于寿康宫中,以期当太子登极择议立储时力举,好压服圣德太后,既是如此圣慈太后便不会让她遭至太子的嫌恶。

上一篇:嫌妻 下一篇:贵妇小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