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祭无忘告乃翁(165)

作为谭家长子,开枝散叶不能,如果再不能养家,就真的是一无是处了。

要知道,父亲生了他们三个儿子都在日日抄书维持生计,为人子,他有什么理由懒惰。

以防回家挨打,谭振兴态度和善,语气也好,说完就问谭振学,“我这不算找茬吧,回家父亲问起,你要为我作证啊。”

他算了算日子,隐隐感觉挨打就在这几天了,必须谨慎小心,宁肯在家犯点小错挨打也不能在外犯大错回家被打得痛哭流涕,他正了正色,再朝读书人拱手,“至于你前边说的那句说了我也不懂,不妨你说说,看看我能不能懂。”拐着弯卖他蠢以为他听不出来呢,他学识或许不如对方,还有谭振学在呢,谭振学还能不如人?

读书人不知谭振兴是这个想法,注意到周围有人看过来,他忿忿地咬着牙,眼神犀利,却不肯说话了。

许久,都不曾见他开口,谭振兴顿觉无趣,吵架又吵不赢,讲道理也讲不赢,技不如人还招惹他干什么呢,他和谭振学说,“咱们走吧。”

约莫连续来了几天的缘故,很多人看他们脸熟,他们走过经过人前就有人交头接耳,声音细细碎碎的,不知是好话还是坏话,总之心里不舒服,谭振兴和谭振学说,“我不喜欢绵州。”

人和人太难相处了,还是郡城好,读书人间多相互扶持帮助,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不喜欢就不喜欢罢,咱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谭振学走在旁侧,逡巡了眼周围人,他知道谭盛礼为什么要他们来这边卖水了,风气浮躁,没什么人情味,住在这样的地方,人心早晚会跟着变得市侩,不像平安街,人不多,邻里极为和睦,人与人相处得融洽。

想到平安街的氛围多和铁匠有关,谭振学不由得更佩服铁匠了。

再在巷子里遇到,谭振学慎重地拱手,态度谦卑许多,世间风气,或宁静祥和,或尔虞我诈,离不开能力出众的人,学问能通过老师授课而广泛地为人吸收,但仁德必须要有人在高处,正其己身,感他人,小者渐广,风气才能慢慢变好。

铁匠才是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值得人钦佩。

或许,这也是谭盛礼要他们来这边卖水的原因,唯有比较,静心思考,方能领会得更深刻,防微杜渐,避免自己成为进士那样的人。

其实,其余三人都有感觉,虽说绵州书院远近闻名,学生众多,但周围的风气并不好,人们精于算计,无所不用其极,不像住在书院附近,更像住在商人堆里的,凡事只看利益得失。

好的书院能带好风气,而绵州书院并非如此。

他们和谭盛礼说了自己感受,谭盛礼让他们不用再去书院街了,四人心里松了口气,暗暗琢磨这算不算是谭盛礼布置的另类功课吧。

天更冷了,两场小雪过后,水价又涨了些,但谭盛礼不让他们外出卖水了,清晨起床后围巷子跑,跑得满头大汗回家写功课,前段时间烧着炭炉,这段时间连炭炉都没得烧了,写功课若是冻着就自己想法子暖手。

于是,谭振兴就养成了抖腿的习惯,只要坐着,双腿就不停地抖,写功课在抖,吃饭在抖,抖得他自己都怀疑是不是生病了,央求谭盛礼去医馆问问。

他怕死。

还没为谭家开枝散叶,死后无颜愧对列祖列宗,因此只能好好活着。

不知看他可怜还是怎样,谭盛礼竟然应了,腊月初九这天,等他们沿着巷子跑得满头大汗回来,谭盛礼带着大丫头和乞儿出门了,闲庭信步,随性自在,谭振兴擦了擦脸上的汗,揉了揉发烫的脸,学谭盛礼口气道,“回屋写功课吧。”

风大,大丫头紧紧牵着谭盛礼的手,“祖父,会买糖葫芦吗?”

“买。”

大丫头笑了,冷风往脖子里灌也不怕,伸着脖子,到处看,巷子里没人,到街上时,有哭声传来,前几天街上新开了两家棺材铺,这时候里边有人在说话,大丫头往谭盛礼身旁靠了靠,看认识的老板走过来,大丫头往谭盛礼身后躲。

冬山搀扶着位老人,老人白发苍苍,年纪老迈,脸上布满了老年斑,杵着拐杖的手不受控制的颤抖着。

见到谭盛礼,老人颤抖地举起手,谭盛礼松开大丫头,双手拱手作揖,“老人家折煞晚辈了。”

“谭老爷。”老人说话吐字不清,谭盛礼上前半步,微微屈着膝盖,听清了老人家的意思,自己年事已高,担心熬不过这个冬天,若是去了,希望他帮忙写篇祭文,谭盛礼点头应下,老人家顿时咧着嘴笑了,笑容像极了无牙时期的婴儿,铁匠颔首,扶着老人家往巷子里去了。

上一篇:云上青梅 下一篇:反派混进神殿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