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祭无忘告乃翁(211)

谭盛礼:“……”刚刚他说的那句是白说了?

注意到自家父亲的眼神略微冷淡,谭振兴悻悻道,“我问问而已,对了父亲,你说到底谁把众人的诗泄露给书铺卖钱的啊。”谭振学自己写的诗,半文银钱都没看到,竟被书铺赚了,果然是无奸不商啊……想到这,他斜着眼,拿余光偷偷瞄边上泰然自若的谭振业,无法想象谭盛礼得知真相会怎样……

哎哟,他的后背,屁股,手掌,好像都在痛似的。

谁泄露给书院的谭盛礼也不知,还是翌日李逵上门拜访说起江家父子,谭盛礼才知道和江家父子有关。

李逵话说得委婉,江家父子告诉书铺意在传承鹿鸣宴风俗,让众读书人品品新科举人的诗,感受其文采,以此为基准潜心研读,若能开窍,也算众举人的功德。言语间,李逵很是赞赏江家父子的为人,谭盛礼听着不做评价。

“谭老爷,你天天在家怕是不知,你的文章和诗在读书人间流传甚广,提到你的名字,人们张口就能诵读你的文章呢……”李逵今日上门是为书铺做说客的,书铺希望谭盛礼能放些文章和诗册去云尖书铺卖,书铺给他分成,城里的几位举人老爷都是这么做的。

他没有夸大事实,谭盛礼的文章和诗特别受欢迎,读书人自发的背诵,而不是为了讨好几位举人故意买他们的诗和文章背,就为了在诗会或文会上借机和举人老爷攀攀关系。

几十年来,只有谭盛礼打破了这种局面。可见,读书人是真钦佩其学识。

这也是云尖书铺看上谭盛礼的原因。

李逵又道,“其文与诗能令人受益,变人之思也,如此之人,宜多文与世人看……”李逵想起考棚外那日的事,借衣服的读书人就是受了谭盛礼教诲才出手帮人的,仁德之人光芒万丈,温暖周围人的同时,会让周围人传递这份温暖,谭盛礼有这样的力量。

这就是所谓的达者兼济天下吧。

“劳烦你跑这趟了,谭某从来没想过这件事,我观书铺藏书不少,文章和诗册更是数不胜数,不差谭某的。”谭盛礼仍是彬彬有礼的模样,李逵却觉得谭盛礼待自己的态度冷淡许多,究竟哪儿冷淡他也说不上来,观谭盛礼眉眼,温和如初,态度亦和从前相同,然而他就是感觉到了。

李逵眉头拧成了川字,“谭老爷可是有什么顾忌?”书铺掌柜说,谭盛礼觉得分成少的话,能多给些钱,只要他答应即可。

“没什么。”谭盛礼惜字如金,不肯多言。

倒是旁边的谭振兴跃跃欲试的极为兴奋,添茶时频频冲李逵眨眼睛,就差没把那句‘问我啊问我啊’说出来了,谭盛礼不愿意他愿意啊,他的文章和诗册多的是,从惠明村到绵州,全部在书房堆着呢,就为了哪天能派上用场。

然而,任他眨得眼角抽筋,李逵都不搭理他,心思都在谭盛礼身上,“谭老爷仁爱宽厚,把文章寄在书铺卖,他们看有所得,不亚于请你指教,不好吗?”

要知道,谭盛礼闭门不出,放弃去书院教书,却在家里给人看文章,走出去不好吗?

谭盛礼笑笑,仍不多言。

不是他瞧不起李逵,李逵若以读书人的身份来,他定据实告知,但他以书铺的名义来,更看重利益,谭盛礼自会有所保留。

苦劝无效,李逵不得不起身离开,走到院子里时,回眸看,谭盛礼还坐在椅子上,手里端着茶杯,静静地品着,茶很苦,他闻着就觉得苦涩,给面子的尝了口就不喝了,谭盛礼却喜欢非常,他问身旁的谭振兴,“谭老爷近日是否有什么烦心事?”

总觉得谭盛礼情绪不佳。

谭振兴摇头,“不啊,父亲向来如此,倒是我有件烦心事呢……”

“是吗?”李逵低低反问了句,抬脚走了。

谭振兴:“……”怎么也不问问他啊,他的烦心事就不是事吗?李逵这人也太不会做人了吧!难怪父亲不答应他,定是看清楚了他为人,哼……

不问就不问,他的文章和诗又不是卖不出去,真以为除了云尖书铺就没其他书铺了?他姐夫就有书铺的好吗?

是啊,谭振兴拍头,怎么就忘记徐冬山的书铺了,他要卖文章和诗册也是放到徐冬山的书铺卖啊。

哇哦,他好像想到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嗖的冲进了堂屋,“父亲,父亲……”

第77章

绵州各书铺收录谭盛礼的文章诗文乃科举考试的考卷,却无其他,照李逵的说法,若能求得谭盛礼佳作,不得视若珍宝啊?

他心思动了动,和谭盛礼商量,“父亲,李秀才的话不无道理,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你的文章若能引得更多人共鸣,修身养性知羞耻荣辱,不失为一件好事啊……”绵州学风不好,谭盛礼虽不言语,却多有哀叹,如果能凭文章纠正绵州的歪风邪气,比教书育人更担得起老师的美名。

上一篇:云上青梅 下一篇:反派混进神殿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