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契(77)

作者: 枯泽 阅读记录

杨文晏便问卫舟:“是不是,似你们这等穷苦人家便没有偏心的事了。”

卫舟冷哼:“我们穷苦人家,也还有几斗米呢,不也会吵个吃穿用度的么。”这话说的,好似他们杨家多能耐似的。

杨文晏听了后唏嘘不已,便道:“也是,俗话说,这有后娘就有后爹,可见自古以来的爹都会偏心。”

卫舟便老神在在道:“不止呢,这娘也是会偏心的。”

杨文晏对这个就没经验了,他自小就没了亲娘,几个继母瞧着,对自己生的孩子都是好的,到瞧不出偏不偏心来,遂问道:“这怎么说。”

“要看娘偏不偏心,就看你有没有其他兄弟姊妹了。”卫舟很有经验的说:“不过娘的标准不大一样,或许喜欢有出息的,或许喜欢照顾弱小无助那个,或许是那个最像自己的,但这些都比不上嘴甜贴心的那个。”

杨文晏听了反而入心一般,沉思不已,难不成老太君那般喜欢他是因为嘴甜贴心,不是因为他大兄有出息?!那他可得再去国公府里几趟去看看。

这些只脑海中闪过,杨文晏很快便转移话题道:“对了,按着你之前说的那些法子,我工坊里的人已经烧出玻璃来了,只还不能熟练的造型,吹不出好看的瓶子,也敲打不了平整的镜面,不过也无妨,那琉璃制的饰品摆设,大家也都挺喜欢的。”至于香皂什么的他们也做出来了,还送到家里人用了,这事他便不说了。

卫舟便道:“其实玻璃最有用的还不是做瓶子和镜子。”

杨文晏立刻来劲了,忙问道:“那还有什么。”

卫舟脱口而出:“自然是窗户和眼镜!”

杨文晏看了看酒楼纸糊的窗户道:“这窗户我理解,若是将这纸糊的换成玻璃,自然是又挡风又清晰明亮。”他越想越觉得好:“玻璃窗户,不错,他们定然会喜欢。”

然后杨文晏又问:“不过这眼镜又是什么?”

“眼镜就是...”卫舟哑然,他可不知道怎么说度数的事,顿了顿他道:“这我得回去好好想一想才能告诉你。”顺便再算一算,最重要的望远镜,焦距的问题。

杨文晏虽然失望,但他也知道卫舟并不是那等小气的人,便只好道:“那你想好了可一定要先告诉我。”

卫舟允诺:“你且放心,我在这里也只认识你,何况别人可都没有玻璃工坊,我想好了一定先告诉你。”

杨文晏这才放卫舟回家去。

卫舟回去后,没多久,郑蕴又一次醉醺醺的回来了。他们三元巡完街后还聚了个餐呢!

殿试过后便是选试,选试由吏部主导,考完后便可授官了。

都考到最后了,二人自然是严阵以待,不敢放松。

考完后卫舟终于有机会好好同郑蕴说话了:“如果能回家乡做官就好了。”

穿越过来后,他一直待在彭蠡,觉得那里气候还不错,他前世现代时也是南方人,相比北方,还是更喜欢南面的气候。

“这样的话,家里离得近,阿茂也好照顾些。”其实卫舟对彭蠡最满意的还是气候宜人,夏天穿轻薄的料子,哪怕是长衫也能过,冬天里边不用穿太厚,外边把羽绒一裹就冻不着,比北方可好多了。

郑蕴听了半响才道:“通常来说,我们不会被分到籍贯所在之地为官。”

“为什么?”卫舟先是反射性的一问,后来自己也反应过来了:“怕我们和本地人太熟,处理事情会有所偏袒,甚至行贿受贿?”

卫舟想了想,便道:“也不用到彭蠡,只要是江南道都还好,虽然不会分到籍贯地,但是外乡外省也还是可以吧!毕竟我们是江南人么,对江南环境什么会更了解,工作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啊,而且语言方面也方便些。”

郑蕴听着他漫无边际的唠叨着,半响才道:“先生说要带阿茂去书院读书。”

“咦?哪个书院?”卫舟问道。

郑蕴便道:“白鹿国学,先生是书院里的老师。”先生的意思是先把阿茂待在身边教导两年,再把阿茂送入书院。

卫舟呐呐:“这么突然。”阿茂才不到8岁,就要去寄宿学校了!

☆、42

没几日,郑蕴便收到通知,选官至关内道宥州宁朔郡延思县县令,而卫舟么,据闻吏部上官听闻他们乃是结契的兄弟,便不忍他们夫夫分离,于是好心将卫舟一并分到延思,在当地县学做个算学博士。

卫舟半天也没明白这个延思县究竟在哪里,因他是个彻底的南人,对北方地境一概不小,两人得了官职也没立刻启程,先去吏部借了舆图和县志来看。

卫舟才发现,此时大周的领土那是相当的大,最北之地几个都护府都把蒙古给郎阔进来了,以他浅薄的地理知识和单薄的课堂记忆来看,延思处于内蒙边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