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穿成北静王(183)

然而宝玉和宝钗这小夫妻俩就清醒得多:他们家哪有做左右逢源不倒翁的资本!这些年里,他俩都是非常坚定地跟着北静王混。

有薛蝌和史鼎在,关内关外往来通信都十分顺畅。

两口子在给北静王的信中不仅涉及他们了解的京中以及西北的局势——别忘了宝钗现在手里还捏着两个西北商铺和一个商队,更时不时地捎带些从元春那儿听来的小道消息以及相应的分析。

毫无疑问,元春也偏向他。

这不奇怪,贾代善去世时,贾珠和元春都已经挺懂事的了。

水溶估摸着荣国公贾代善常年在外领兵作战,到了年纪回归京城,两个儿子都已成型,掰也掰不回来,老人家便把心思多放在孙儿孙女的教养上。

贾珠和元春无需多说,便是贾琏,单论品性都比他父亲和叔叔强。

原著里就冲贾琏能对着他老子说“为几把扇子害得人家家破人亡,不算什么能为”这种话,水溶对贾琏都讨厌不起来,虽然这位也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但不至于连战场都不敢上。

实际上,贾琏如今正经进了禁军,跟贾蓉那只有个名头的不一样。荣国府的年轻一辈的确都在谋求出路,这一点值得赞许。

却说水溶此时带兵驻扎在莱州,宝玉宝钗夫妻从京城赶来,原本从津城坐船走海路几天就能到,不过如今局势不比往常,他们只得一路陆路,千辛万苦地走了大半个月才终于赶到了水溶面前。

时隔数年再见宝玉,水溶的第一感觉就是欣慰:嗯,出挑多了啊。

宝玉皮肤不再白嫩,双眸也不再水润,整个人从天真贵公子一下子蜕变成了沉稳精干的……世家公子,而宝钗相较而言变化就没那么大。

在水溶的大帐里,宝玉打开了话匣子,一时就关不上了。

自从乱军杀进京城百里内,京城便紧闭城门,当时宝玉宝钗夫妻俩正在京城之外的作坊里,京城闭门他们自然回不去……哪怕元春出面,都不可能让皇帝专门打开城门放弟弟弟媳妇进城。

宝玉十分果断,带着宝钗与心腹仆从们一起投奔了身在西北边军的冯紫英。

等水溶入关,清理了京城四方,这小两口又火速拜别冯紫英,一起回了京郊的作坊。之后得知王爷不曾进京,而是一路驱赶乱民往南,最后驻扎到了山东境内,小两口商量一番,便让心腹给薛蝌带信,看看能不能趁此机会再见王爷一面。

水溶听到这里,乐了,“你们也想去广宁?”

宝玉和宝钗夫妻俩齐齐点头。宝钗见丈夫目光灼灼地盯着王爷,她赶紧找补,“贵妃娘娘也是许了的。”

宝玉闻言忙解释道:“当着王爷还顾忌什么?我姐姐听我们夫妻俩说想一心追随王爷,大力支持,老太太老爷和太太那边自有她来应对。”

水溶便道:“京城内外十几万的家底,真说丢就丢不成?”

小图标也见缝插针,“有点果断有点大气啊。”

宝钗跟宝玉对视一眼,才郑重道,“不怕王爷笑话,京里的铺面买卖如今势头很不好,幸亏王爷英勇神威,听说京城渐有恢复之态,然而我们这一路上……瞧着当真是百里无人烟的意思。我手里的产业大部分托了贵妃娘娘看顾,也不愁什么,至于郊外的作坊,能赚银子俱都是王爷赏赐……”

以宝钗的性格,这话说得已经算是相当直白了:王爷出关后,中原只怕京里的铺子往后只怕不值钱了。等到了广宁,有王爷的照拂还愁没作坊开没钱赚吗?

宝钗现在可不是原著里那位“为了不得罪凤姐儿……的心腹大丫头,要把黛玉当软柿子捏”的没啥见识的小姑娘,她很笃定:王爷起码能跟皇帝二分天下,这个时候若还不主动投奔,黄花菜都凉了!

作者有话要说:年底忙昏头,一个礼拜感冒断断续续都好不了,光加班了……

总算能喘口气了,争取一口气完结掉。

第六十九章

其实, 宝玉自从听说北静王出关勤王,便打定主意找上去投靠。

宝钗就没丈夫那般兴奋和急迫,这倒不是说她想着待价而沽, 或者说得更直白点,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而是她觉着既然来了西北, 先看看局势,切实地了解下情况再说,而且让她说句心里话,如今手里也就有点银子,这会儿去拜见王爷,跟穷亲戚走投无路上门投靠没什么区别……若能带点人手消息过去, 也显得咱们没那么没用不是?

宝钗这话一下子便劝住了宝玉。

于是夫妻俩商议过后, 在边军驻扎之地尽力多打探些消息顺便在找找得用的人手。

因为西北诸省全都不安生, 不少中小商家就此破产,雇员们包括掌柜在内都凑在一起商议聚众……往广宁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