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穿成北静王(97)

须知秦可卿不过是无实职的三品将军的儿媳妇, 出殡时四王居然都设了路祭——这待遇搁在贾母这个国公夫人身上不过分, 但放在秦可卿身上,哪怕她是将来的宗妇……水溶现在很有把握:八公不说了,起码四王,包括本尊在内,这么给面子多是看在秦可卿身世的份儿上。

秦可卿生父也是位异姓王,生母则是义忠王之女。

义忠王就是废太子, 当今圣上的伯父。他当年带兵围城“行大逆”之时, 秦可卿她爹正是义忠王的左膀右臂。

而义忠王事败被废, 也无性命之忧,随后就和妻妾以及未成婚的儿女被软禁在义忠王府。这位前太子的嫡子, 尤其是出挑的那几位在义忠王过世之前就死绝了;剩下的庶子不管他们的爹风光还是凄惨, 始终都是小透明,婚后离开王府, 日子过得倒都还可以。

毕竟是宗室,夹起尾巴地活着, 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又爱面子,就没赶尽杀绝。而且这么多年过来,义忠王一脉的确都非常老实本分, 从没惹出过什么事情来。

义忠王的儿孙都能活得不错,女儿们的处境还要……更好一点。

义忠王的女儿们固然受了牵连,日子也是能过得下去的。尤其是义忠王的女儿们除了秦可卿的妈,都没参与过她们老子的“雄图霸业”,在义忠王被圈禁后,当时的皇后还特地时常召见这些出嫁女,有贵人撑腰,嫁妆又没被收回,她们自然没怎么受婆家的欺负。

话说秦可卿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生母便感觉事情不妙,果断把唯一的这点骨血和她积攒的丰厚体己一起交给心腹,请心腹送去宁国府或者荣国府。

彼时,贾代化和贾代善兄弟风头正盛,且与义忠王还有秦可卿生父福王都交情深厚。

这两位又不曾牵扯进义忠王大事,因此秦可卿生母深信二人看在旧日情意还有不菲酬谢的份儿上,总会看护她女儿长大,至于丈夫那些庶出儿女,她哪里顾得上?

实际上,一如秦可卿母亲所料,秦可卿的确有点棘手,但对于贾代化和贾代善兄弟而言,也真的只是“有点儿麻烦”的程度。

因为身世敏感,秦可卿若真被养成千金大小姐,未必是什么好事。

贾代化便做主让秦可卿的养父收养她,同时把这个小姑娘定给了玉雪可爱的曾孙贾蓉。

一晃到了十好几年后,秦可卿年纪轻轻的就没了,四王八公的后人能出席的几乎全出席了,显然秦可卿身世早不是什么秘密。

贾珍给儿媳妇弄出这么大排场,皇帝知道了也睁一眼闭一眼:人都死了,也没留下半点骨肉,还计较个什么劲儿。

至于秦可卿因何而死,反而无人关注……其实也不是没人知道,只不过谁也不会替她出头。而且随着她死去,义忠王旧事几乎可以彻底告一段落,很多人都随之放下了心。

之所以会细说秦可卿身世,是因为水溶回府后便再次召集参谋开会。

水溶往他的“宝座”上一靠,声音不大,“福王,”也就是秦可卿她爹,“看着不像草包,怎么着也得留条退路。”

话音刚落,便有幕僚在他的示意下道:“秦氏在宁国府多年,也没见宁府如何。”

退路嘛,要么是人脉,要么是资财,要么是二者皆有。

宁国府若真通过秦可卿得到了福王留下的家底,早该一波腾飞了!

水溶便笑道:“宁府大老爷那性子倒也罢了,辞官不做一心修仙,也不是咱们这等俗人能揣摩的。”

王爷这样明着嘲讽,当然事出有因。幕僚们入府时日又长又短,陈年旧事未必全知道,于是水溶的首席幕僚便主动解释道:“老王爷当年都替那位大老爷寻了好去处,谁想人家不承情。”

北静王府与宁荣两府关系一直不错,去世之前,贾代化特地请当时正年轻的老北静王看顾一下儿孙。

至于荣府这边,在贾代善去世后,老北静王也建议贾政别急着入仕,考取个举人也比纯靠荫庇做官强。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连着在贾敬和贾政这里碰了壁,北静王府再没动过在仕途上帮衬宁荣两府的心思。

顺带一提,贾政应该是后悔自己当年不听人劝,所以宝玉和黛玉一起来王府读书,他相当支持,哪怕王夫人不大愿意黛玉也跟着宝玉去王府。

等首席幕僚给众人介绍过自家与宁荣两府的“旧怨”,水溶来了句总结,“宁荣两府如今后继无人。”

贾家的闲事除了事关宝玉,他一概懒得过问,幕僚们想必明白他的意思。

依旧负责做会议记录的王松鹤此时迎着王爷的目光,重重地点了头:今后贾赦贾政还有贾珍之流的帖子书信,王爷都不打算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