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妖出(97)

作者: 十六道夜 阅读记录

阿九略感欣慰,想来老者终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如此也不负她损耗真身救之。

“小姐为人刚烈,自是不愿屈从于南皇,遂是在进宫后不久,便……自缢身亡……”

自缢身亡……

仅四字过耳,却犹如万丈波涛朝阿九涌去,霎时间淹没了一切声响,耳中只剩嗡鸣。

“世安堂也被下令拆除了,南皇心中郁结气闷,便在沈府和许府各点烈焰。火光蹿了数丈高,烧起东西时噼里啪啦地响。”

火烧沈府?

那真是难怪了。

想来是自己睡熟了,被火烧也不自知,应是后来被人所救,才得以不化为一把灰烬。

“真是造孽啊……阿九姑娘?”

“多谢告知。”阿九倏地站起,吓了老者一跳。

她的表情看上去不悲不喜,只是眼睛大睁着,嘴巴抿成一条紧绷的线,吐出的话都是不带半分情感,让人如掉冰窖般,浑身一凉。

“姑娘这便要走了?”老者微微吃惊,也站起身子,瞧见阿九毫不迟疑地转身将要开门,急忙发问。

“小姐和大人可立有墓碑?”她回过头来,沉声问道,并不给予老者回答。

“哪有碑可立啊,应是尸首都被弃到了乱葬岗……”

话音未消,便见阿九转身瞬间,连门都未开,却是在面前凭空消失了!老者大吃一惊,怀疑是自己出现了幻觉,于是使劲揉了揉眼睛。

可阿九确实是消失了不错,如同她没来过一样,仅剩桌上一杯清茶,茶末沉在杯底……

天色变得极快,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后一刻就刮起了大风,聚集起大片乌云。已是初春,倏地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虽不让人惊讶,却总是令人猝不及防。

阿九修为不高,只能瞬移到离乱葬岗稍远的林子,于是路途长远,只得渡步慢行。

耳中传来穿林打叶之声,冬雨极凉,饶阿九是妖,也抵不住这阵阵的刺骨寒意。不过此刻她最觉冷的,还是一颗心。

一颗冷了又热,热了又冷的心。

反反复复,终是无常。

天下之大,世人千千万,能遇上已是不易,能相识相知,更是难得。

曾经她被人所伤,被同类所惦记,幸而遇上了沈氏,自此与一人游荡于万水千山。

有时她会觉得自己是喜爱沈氏的,然,此情非彼情。

都说爱人是暗中烛火,亲人是雪上炭火,朋友是野外篝火。

对阿九来说,自己身处于黑暗中,虽不见烛光,却难得炭火与烈焰,如此,已是万幸之至。

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回忆,一木一野草,乱雨乱心弦。她犹记得那夜的梅绣街如同撒了金粉一般,灯火辉煌,金光灿灿,而在黑巷的尽头,渐渐透出两个模糊的人影,直至清晰,同时前方传来一句:“阿九,快跟上啊!”

于是她提裙奔跑,却一头撞碎这场景,扑入到一个将明未明的清晨,连星斗还未褪去,覆盖着这弥漫满院的药香。忽然有人从身后拥住了自己,稍稍沙哑的嗓音,格外熟悉亲切,是听了数十年的,“你是我的家人……阿九,我们是一家人……”

一家人,家人……怎的,全都弃我而去了呢?

夜晚河上莲灯璀璨,盏盏承愿顺水而行,她记得自己许的心愿是——四海八荒,千秋万代,曲不尽,人不散……

而如今,终是曲尽人已散。

恍惚间已经到了乱葬岗,这里尸骨遍地,有的已经开始腐烂,有的尚且完整,阿九忍着尸臭,在各类着装的尸体中走走停停,左顾右盼,最终……还是让她寻到了那两具尸首。

她先是找到许咏的头颅,又看了半天,才找到许咏的身子。

所幸是冬日,尸体腐烂得不快。

阿九抱着许咏尸体愣了许久,才木然起身,亲自掘了两个坑,又变化出两块石碑,刻上字“善臣许咏之墓”与“许氏之妻仁医李时珍之墓”。

因为沈时珍的尸身早不知被弃到了何处,所以阿九只好替她立了个衣冠冢,在许咏的身旁。

这般,便好了罢。

她久久摩挲着石碑,忽不知日后该如何才好。

也不知是雨太凉,还是何物,体内忽然如针扎般的疼,疼到了心里,又扩散出来,似是火烧,四肢百骸,骨血经脉,无一不在疼,无一不灼热。

脑海中倏地闪过一个念头——便是这般死了,到冥界去找小姐,也是好的,至少不用再受这样苦楚。

思至此处,她便不再犹豫,遂是举起手掌,刚欲自毁元灵,却倏地听到寂寥之地传来言语声,分明是讲给自己所听:“看你还算聪颖,竟也如此糊涂,这般想不开。”

声音耳熟,似在何处听闻。

一道黑影自眼前闪过,阿九强忍痛意转过身去,便瞧见林中缓缓渡出一人来,着黑衣,蒙黑纱,眸似清泓,身形欣长,一步一盼间,熠熠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