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109)

九爷又是喜又愁,早在十四弟过来劝他还银子的时候,就给他画下过大饼,他心里边虽然有期待,但也没想过真的会因为这事儿封爵。

哪成想十四弟还真摸准了皇阿玛的脉,只是这贝子的爵位,老爷子未免有些过于小气了。

十弟的额娘是贵妃,皇阿玛就算是要抬举十弟,那封十弟为郡王就是了,前边的哥哥们又不是没有被封为郡王的,何必要踩他一脚来抬高十弟。

难不成是因为他没有像十弟那么夸张,还银子的时候没有弄得满城皆知,所以效果才大打折扣?

早知道如此,十四弟怎么说,他便怎么做了,面子才值几个钱,也就只有老爷子把它看得比什么都重。

他额娘还是四妃之一呢,八哥那样的出身都能够封为贝勒,到他这儿就成了小小的贝子,实在有些恶心人了。

不过,好在贝子总比光头阿哥强。

九爷心里头感谢的不是皇阿玛,感谢的是十四弟,这兄弟之情就是比父子之情靠谱,五哥、十弟和十四弟在他心里边都比皇阿玛要强的多。

十爷欢喜的同时,更多的就是担忧了,当然是担忧九哥抹不开面子,这老爷子办事儿就没一次靠谱的,哪怕是两个人都给贝子呢,也总好过现在这样,一高一低的。

他八万的欠银,有六万两都是九哥提出的,如此竟还换不回皇阿玛一个贝勒。

这爵位也太贵重了些。

除了太子之外,皇帝的儿子没有一个不盼着有爵位、爵位越来越高的,直郡王做梦都想着赶紧被封为亲王,当然皇阿玛若是能废了老二,改立他为太子,那就更好了。

十三爷可是整整还了十万两,迄今为止,是去户部还银子最多的人,而且还是协助追讨欠银的人,皇阿玛略过五哥算什么,给九哥一个贝子的爵位又算什么,他这才算亏呢。

这些事儿吃亏最大的就是他、四哥和十四弟了,不想还银子的人,心里边对他们都有埋怨,甚至可以说他们三个是把人家都得罪了,去太子爷和直郡王那里催债,人家直接就给他们冷板凳坐。

他们三个虽然是给皇阿玛办差,但在皇阿玛那里也落不到好,谁让他们没把骂名全揽在自己身上呢,进宫一趟,就相当于把身上的重担给皇阿玛也移过去了一部分。

这件差事办完之后,皇阿玛别说奖励了,只要不冷落他们,他们仨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十三爷一腔的愁闷,这差事就是个烫手的山芋,不管怎么办,都很难两全,如今到了这地步,只能是硬着头皮来了,欠银能收回来多少,就收回来多少。

胤祯却是有几分激动,这几日可把那些欠钱的大爷给嚣张坏了,如今风水轮流转,可算轮到太嚣张了。

直郡王和太子那里,可以暂且放一放了,这二位是归皇阿玛解决的,剩下的才归他们。

胤祯跟四哥商量后,就去找十哥把那些敲锣打鼓的人给找来了,皇阿玛要面子,他们可不要面子,最好是让黎民百姓都知道,他们这是为朝廷讨的银子,为国家讨的银子。

日后这些未能还款的人若是去酒楼、茶馆、去买金银首饰,也希望百姓们能来举报,但凡是一经举报被查出来的,那举报人都有奖。

这一次的游街演说,大致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 分是哭穷,国库没银子了,想修路没银子,想修水利没银子,若是遇到天灾,想赈灾都挪不出银子来,这些银子全被臣子们借去了。

第二部 分,讲的是朝廷的决心,坚决要把这些银子收回来,大臣们没有银子可以用别的东西来抵,到时候公开买卖,卖出去多少银子就能抵多少银子。

最后一部分就是希望大家平日里留个心眼儿,遇到那种高额消费的欠债人,立马来户部衙门举报,衙门这边不会透露举报人的姓名,举报不成功没有任何惩罚,举报成功了有奖。

这主意是胤祯提的,他知道这其中有一些风险,或许有些人在知道国库穷困后,会起些小心思,但京城的安危是不用担心的,至于旁的地方,等消息传过去的时候,国库这边的银子应该就已经能收回来大半儿了,也无需担心。

这件事情最狠的是,把朝廷和百官的脸面踩在脚底下了,甚至是踩了皇阿玛的脸。

胤祯确实有几分故意的,皇阿玛和他手底下那一帮人都在鼓吹什么太平盛世,皇阿玛想做能够名垂青史的帝王,不得不承认,一些方面确实做得不错,比如平三藩,比如应对以往的那些自然灾害。

但皇阿玛就算是想有个好的名声,也不应该拿朝廷的银子买百官的心,这大清的百姓真没有朝臣鼓吹的那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