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苦情剧学习强国[快穿](243)+番外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不敢拆开这个信封。

他拿起信回到屋,从抽屉里拿了出来一个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信封。

信封的寄信人都是颜泽苍。

不知不觉,从回国那天算起,又过了三年。

这三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

通过苍哥儿的来信,他知道他的办学事业卓有成效。

他选中了下河乡的昌平村来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办学场所,在这里推广职业教育。

通过苍哥儿的信中,顾图南深深明白改造那个村庄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那个村庄恶疾缠身,近乎无药可治。

苍哥儿在信里说,在村里种鸦片的农民的屡见不鲜。

七八岁的小孩子竟然就成了大烟鬼。

苍哥儿问过后才明白,是这家为了省粮食,就让孩子吸大烟充饥。孩子吸了大烟就不闹了,也不吵着饿了,很省事。

顾图南深知鸦片之害,当年他在高中的毕业典礼上,就以禁烟做了自己的演讲主题,痛斥鸦片的危害。

他一个小孩子都能看出来鸦片的危害,朝廷如何看不出?

只是他们不想管罢了。

朝廷能在兴办洋务的同时,还能“财大气粗”赔给外国大笔银子,靠的就是鸦片税。

就连当年虎门销烟,也只是为了禁外国的走私烟。百姓都买“洋药”了,就没人买“土药”了,大笔白银外流,朝廷还赚什么钱?

而苍哥儿在信里描述了村庄里老人孩子共处一室,骨瘦嶙峋吞云吐雾的场景,更是让他不寒而栗。

长此以往,华夏人人都成了大烟鬼,军队可还有可用之兵?百姓可还有可种之田?

顾图南不敢深思,因为那个前景如此黑暗,以至于让他心生绝望。

而顾图南很快就知道,在村里接下来的问题中,吸大烟甚至只能说得上微不足道的一项。

昌平村里很少有超过60岁的老人。

人老了,干不动活了后,为了不浪费粮食,就会死了。

这是村庄里隐而不宣的潜规则。

有体面的人家,会在死前召集亲友,和乐融融地吃上一顿饭,第二天,就会敲锣打鼓发丧。

不体面的人家,一夜过后,老人就突然暴毙,然后潦草地葬进祖坟。

村里有三十六个贞节牌坊,昌平村村长骄傲地说,他们村建村以来,有三十六个“殉情”的贞节烈女。

村里有个女人,死了男人后,因为没有儿子,被吃绝户,母女俩身无分文被赶了出来。若不是苍哥儿救下她们,她们只能做野....妓了。

村里男人打女人是普遍现象,偶尔会有女人被打死,但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男人在当地娶不到老婆,就从人牙子那里买一个老婆。

如是种种,让顾图南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都变得麻木了。

此时无数诗人歌颂过的悠然自得的乡村田园生活,化作一头可怖的巨兽,向顾图南张开了血盆大口,再也不复桃源般的美好梦幻。

他也越发认识到,苍哥儿要做的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透过苍哥儿信,苍哥儿所做的一切如画卷缓缓铺展在他眼前,他仿佛亲眼看到了苍哥儿的所作所为。

他开办了学堂,重金从外面请来了手工艺人和经年老农来教学,传授给拜师的学生各种谋生技能。

为了不让学生习惯索取,他和学生签下字据,规定了等到学生学成做工后,要分三年付给他拜师费用,否则他将报官,把他们投入大牢。

他在学校设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苍哥儿把他叫做“军事化管理”。

苍哥儿给他们制定了很多规矩。比如不许辱骂、殴打同学;不可偷窃、抢劫;尊师重道,不许对老师不敬;饭前饭后必须洗手,只能喝开水等等。

第一次违抗命令的学生,学校会三天不管其伙食,第二次再犯,一周不管伙食,第三次再犯,就会开除学生。

每天五点,学生起床,跑操半小时,然后背诵十分钟的规章制度,让他们把规矩刻在心里。

五点半准时开饭。上午是文化课,由苍哥儿教他们认字,给他们进行基础扫盲,下午是手艺课,将有专门的手工艺人根据学生的志愿,向他们传授五花八门的手艺。

晚上八点熄灯,统一入睡。

在最初,真的有人不服学校的管理,在学校带头闹事,还召集了家里十几个叔伯兄弟,要给乐景好看。还好被学校里的其他学生给赶跑了。

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从苍哥儿的信里,顾图南也可以想象这一切该有多么惊心动魄。

可是苍哥儿在信里却笑道:“农民不傻,在生存面前他们最是狡猾不过了。我的学校,不知道帮村里节省了多少口粮,所以在我给村长说,我要停止办学后,村长立刻召集了全村人,当着所有爹娘的面,狠狠揍了带头闹事的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