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21)

作者: 列无暇 阅读记录

林霜霜挎着一小篮子蘑菇,紧着走,走得背后都是汗,到东山镇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东山镇倒是热闹。

这里每天有苏市里的人来采办湖鲜,又是整个半岛唯一的大镇子,所以镇上还蛮像样的,还已经对苏市通了公共汽车,可以看见好些人等在一个站牌的下面,翘首等待公共汽车的到来。

镇上不仅有学校、供销社、邮局、书店、菜市场、粮店,也有好些点心铺子和饭店,菜市场附近,还总是有一些农民卖或者换自家的农副产品,看着也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气氛。

林霜霜选了个包着条头巾的阿婆身边蹲下来,把盖住篮子的布拿开,就算是卖东西了。

阿婆看看她,用当地话搭讪:“哟,小娘鱼,这时节,你倒有蘑菇啊!哪个山头采到的?”

小娘鱼是当地对年轻女子的称呼。

林霜霜前世就卖过菜,浅笑,淡定的说:“嗯,不是山里的,家里有棵烂树背阴些,树下就长了几个,没舍得吃。”

“是啊,谁舍得吃,我家也是好不容易攒了几个鸡蛋,也不舍得吃。”

两人这么寒暄起来,略微说几句,就算认识了。

这阿婆姓龚,家里就住镇附近,龚阿婆还指给林霜霜看她们家住哪儿,又问林霜霜:“你这蘑菇是卖还是换粮票肉票?”

林霜霜心里一动,她倒不知道,还可以换粮票肉票的。

“阿婆你呢?我其实还没想好哩。”

阿婆说:“我卖一点,也换一点肉票。我家小孙子想吃肉想得流口水。”

“怎么换呢?”

“看着给呗,一般的是这一篮子鸡蛋能换十斤粮票,或者五斤肉票,要是人家给我两块钱加两斤肉票也行。”

林霜霜看看自己的蘑菇,问:“那,您看我这蘑菇,能换几斤粮票或者肉票呢?”

龚阿婆很老道的说:“这季节,蘑菇可比我的鸡蛋贵多了呢!我瞅着,你这些,也能换十斤粮票或者五斤肉票!”

“这样啊……那我懂了,谢谢您老了。”

林霜霜很开心,就这么和向她问蘑菇价钱的人答话,没半个小时,就把蘑菇换了两块钱和两斤肉票。

龚阿婆的鸡蛋还没卖完,林霜霜向她打听:“阿婆,你知道镇上有个钉碗人住在哪儿吗?”

这才是她今天最重要的事呢!

阿婆想了想,说:“好像镇上是有个钉碗的,但住哪儿可不知道。”

林霜霜只好自己去找。

她在市场四周绕了两圈,也没见有什么钉碗的人,但事关贞奶奶的一生,她不甘心,也总觉得方玉兰那么积极的帮着出主意找人的,实在有些不合常理。

方玉兰不是说那个人住在市场后面的人家吗?那她就在市场后面的人家一户一户的问。

第019章 又背锅?

俗话说,富山村不如穷市梢,意思是说,山村里头再富,也比不上靠近有市场的穷人活络,赚钱容易眼界宽。

林霜霜打听第一户人家,就看见这第一户人家正忙着做油条和烧饼,原来他们还有店铺在前面市场里呢!

而第二户人家,门口挂一个“祖传茶叶蛋”的牌子,里头有人正在洗鸡蛋,屋里还传出一股子特别的香味,还真是有点“祖传的”意思。

虽然这两户人家都说没有林霜霜要打听的人,但是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林霜霜立刻感受到了他们和山角村人的不同。

这里的人,开始有发展经济的意识了,不像山角村的人,对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有些恐惧呢!

林霜霜心里一动,花了两毛钱,和那“祖传茶叶蛋”家买了两个茶叶蛋,说要带回家给孩子吃,最好能给点汁水,也好让孩子吃个卤汁捞饭。

主人家挺憨厚的,便送了她一个破了口的葫芦瓢,可以放茶叶蛋和少量的汁水。

林霜霜把葫芦瓢小心翼翼的放在篮子里,便继续打听钉碗人。

问到第四家的时候,便问着了。

一个老伯伯往屋里大声喊:“钉碗的,有人找你。”

屋里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很黑很瘦,眼睛眯着看林霜霜:“谁找我?钉碗吗?”

口音倒真是姜西人。

林霜霜打量他,前世没见过,原主记忆里也没有。

但,既然方玉兰拿他说事,那她就要问清楚。

林霜霜板着脸说:“嗯,我找你,有事,你出来一下。”便退出了人家家门,走到了外头弄堂里。

钉碗的有些狐疑的四处张望了一下,跟了出来:“到底什么事啊?”

林霜霜说:“听说,你要替你亲戚找个年轻的女人回去过日子,出一百块,有这回事吗?”

钉碗的眼珠子转了转,挠挠头说:“有这回事……但也不是这么回事。你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