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晋风流之褚太后(76)

作者: 春衫袖冷 阅读记录

几日后,李势用车拉着棺木,一路来到成都。到了成都附近,又命人把自己绑缚起来,按约定的时间来到桓温大营。

桓温早在营前等候,营前摆下军阵,晋军士卒队列严整,持矛肃立。

李势缚着双手,来到桓温面前,作势便要下跪,桓温急忙扶住他的双臂,道:“李君不必如此!”说完,便亲自解开绳子,又将棺木当场焚烧。

李势这才心下大定,走到桓温近前,谄媚道:“桓将军晚上可有空?势有一事相托。”

桓温微笑道:“温自然有空。”既然李势投降,他也要做足怀柔姿态,让蜀人心甘情愿地投降归附。

李势问明桓温在成都的临时宅院,又与他约好时间。

这日戌时正,夜色已经降临,天空高挂一轮弯月。桓温的宅子前,出现了一辆牛车,牛车两侧,跟随着数十名晋军士卒。桓温早在宅子前等候,知道这是李势的车辆。

“李君?”桓温道,不料,车中却毫无声息。

桓温等了片刻,有些不耐烦,正要上前掀开车帘,忽然,从帘中伸出一只纤纤素手。手指纤细白皙,柔弱无骨,指甲用凤仙花汁染成淡淡的粉红色。手把帘子掀得更开,露出了一张倾国倾城、亦嗔亦喜的娇面。

“你是……”桓温看得有些呆了。

那丽人下了牛车,盈盈一礼,“妾乃是李势之妹。”她说的是洛阳正音,稍稍带着蜀地的调子。一边说,秋波一边在桓温脸上一转,“兄长吩咐妾,来服侍桓将军。”

桓温不禁哈哈大笑,上前握住了李氏的手。不料李势如此痴肥,他的妹妹却如此美貌。

原来,有人建议李势,桓温经此一役后,在晋朝必定权重,不如把自家妹子献给桓温,与他做个亲戚,以后归晋后,朝中也有人照应。李势一想也对,便对自己妹子软硬兼施,道:“不如此的话,谁知以后李氏满门性命能否保全?”又夸赞桓温一表人才,英雄了得。李氏无耐,只好答应了。

一个月后,桓温令益州刺史周抚镇守彭模,随后率军返回江陵。几艘乌篷船,顺江而下,押解着李势及其亲族十数人,直赴建康。成汉建国四十五年后,就此灭亡。

第四十三章

自从去年,何充病故后,褚太后命会稽王司马昱总理朝政以来,青溪之畔的会稽王府更是门庭若市。

书房内的一角,青铜博山炉中,冉冉升起袅袅清香,几名士人正手持麈尾,坐在茵席上。

只听殷浩徐徐问道:“庄子作《逍遥游》,那么究竟何谓逍遥呢?”

刘惔拂动手中麈尾,“在我看,能够适性就是逍遥。”

“不然,不然。”说话的却是王羲之,只听他洒然笑道:“夏桀这样的暴君和柳下跖这样的大盗以残害生灵为性。若说能适性就是逍遥,难道夏桀、柳下跖也是逍遥了?”

坐在诸位上的司马昱轻轻“噫”了一声,讶道:“逸少,许久不见,不料你如今也善于辩难了。”自从司马昱辅政以来,殷浩终于接受他的邀请,出山担任扬州刺史之职。他一向与王羲之关系亲密,便推举他出任护军将军一职。

王羲之在青年时期,长期担任琅琊王友职位,与当年还是少年的司马昱有着半师半友的渊源,此番受到殷浩的邀请,欣然受命,来到建康。

王羲之却摇摇手,“这话其实不是我说的,我只不过照搬支道林的原话罢了。”

刘惔抚了抚衣袖,暗想,“难怪,我先前还奇怪,逸少不喜清谈,怎会说出如此隽秀之语,原来是那和尚……”

“原来如此。”司马昱轻轻摇动麈尾,叹了口气,“我也写信给支道林了,邀他前来建康,不料他却婉拒了。”

王羲之笑道:“他刚刚建了支山寺,百废俱兴,又要传教,一时抽不出空来。何况,谢安石也在会稽,时常在他处盘桓,他俩正好自得其乐。”

“可惜安石不愿出仕,否则那和尚,也要随他来建康了。”刘惔笑道。

“不然,我观谢安石必定会出仕。”司马昱却道。

“哦,王爷何出此言?”刘惔扬了扬眉,据他对自己那位妹夫的观察,他不愿出仕是真心的,并非故作姿态。

司马昱道:“据我看,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如果朝廷需要的话,他必定会出仕。唉,如果安石在此,必定会多了不少妙语。”

殷浩看了王羲之一眼,摇动手中麈尾,笑道:“逸少这一下子,就把话题岔开了。支道林所言有理,适性并非逍遥,因为人性有善有恶。那么,我有一问。”

等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殷浩才徐徐道:“自然赋予人类什么样的天性,本来是无心的,为什么世上却好人少,坏人多呢?”

上一篇:心机女配的生存法则 下一篇: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