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璀璨八零年代(150)+番外

  接着,欣然走向了正在排队挂号的人群, 开始了采访工作。

  她首先采访的是排在队伍末端的一个中年男士。

  “请问您是从哪里来看病?”

  “我是从内蒙过来的。”

  “内蒙,来瞧什么病啊?”

  “看眼睛。”

  “这是您第一次来吗?”

  “来了好几次了。”

  简单的对话过后,获得了病患的基本信息,欣然一边往前移动,一边轮换着采访对象?

  “请问您从哪里来?”

  从第一句话开始,总能得到各式各样不同的回答,听到各式各样不同的方言,天津、安徽、东北、湖南,全国各地得病患齐聚在这片土地。

  “俺是安徽的,今儿个一点钟就慌着来排队,到时候还不知道能不能排上。”

  “太难、太难,从东北来我们到同仁医院看眼睛,好几天都没看上,就这么费劲。”

  大家纷纷叙述着挂号的困难,很快的,就走患者提到了票贩子的存在。

  “我这腿实在不行,求人家,说不光荣的话,加个塞,不然我今天又看不上有时候我托人都挂不上,票贩子12点来排队。”

  欣然紧跟着问道,“您来这儿挂号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号贩子?”

  “我那会儿想挂专家号,心里特别着急,问他多少钱,他们有的要200的,还有要500的。”

  欣然点头,接下去的采访,有不同的患者也提到了票贩子的问题。

  其实在来之前,很多现实的问题他们已经有了答案,采访的目的就是从患者的口中引出这些答案。

  采访了近二十个患者后,欣然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拍摄,第二阶段的拍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票贩子的活动,等节目播出时,得让观众明白票贩子是如何操作的。

  趁着中间的空隙,摄制组分成了两拨,一拨由欣然主导,采访医院的主治医生,另一拨由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进行隐藏式拍摄,戴着针孔摄像头,冒充患者,向号单子购买专家号。

  这时候天已经大亮,太阳也升了起来,统筹蒋云美从医院外的大街上给摄制组买回了早饭,也就是一些简单的豆浆油条包子。

  “欣然姐,你饿不饿,我把早饭买回来了,大家先吃了早饭再说吧。”

  “嗯,那大家先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摄制组的所有人,都是从半夜开始就忙到现在,说是饥肠辘辘也不为过。

  大家纷纷回到采访车内,开始补充能量。

  欣然回头看了一眼挂号大厅,好些已经排了几个小时的患者,但此时依然没能吃上一口热的,她心中万分同情,却不能有什么作为。

  即便她今天看到了,即便是给所有人买份吃的,可明天呢,后天呢?

  况且,大家缺的不是两口包子,两口豆浆,真正需要解决的是看病的问题,是健康的问题。

  “现在是七点五十二分,时间还早,按照这个进度,顺利的话,今天一天我们应该能完成所有的拍摄任务。”

  昨天在会议室开会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制定出了拍摄计划,除了同仁医院,他们还有另外两家医院要走一趟。

  既然是一个新闻调查节目,不是说从一个医院就能得到论证,起码在“量”上,要做出一个“普遍性”出来。

  医院拍摄结束后,他们要去社区、街道,将“群众”作为采访对象,询问大家关于看病的问题。

  另外,还有医科大学、卫生部门,最后从专家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探讨现实的问题和未来解决的方案。

  万事开头难,已经进行过第一步,接下来的路自然更加顺利。

  在采访主治医生时,对方说出了现在看病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供求”关系。

  “有些社会上的人认为专家是不是出工不出力,是不是出诊的频次各方面不够?其实我们医院也做过调查,医院的专家基本上都是满负荷或者超负荷在工作。就比如我,今天一上午,已经出了六十个号,中间我没有休息过,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欣然听了默默点头,接着进一步访问道,“那么,很多病患都在抱怨,说这么好的医生一个礼拜才出诊两次,是不是太少了呢?”

  对方听了直摇头,“我们除了做门诊以外还要做手术,我是一三五手术日,剩下的才能安排出门诊。”